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3 冰与螺旋桨的相互作用问题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5-21页 |
1.3.1 冰与螺旋桨的相互作用问题的试验研究 | 第15-19页 |
1.3.2 螺旋桨激振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3 国内关于冰区螺旋桨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冰阻塞条件下螺旋桨诱导激振力预报分析 | 第22-48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控制方程 | 第22-24页 |
2.2.2 湍流模型 | 第24-25页 |
2.3 冰阻塞条件下螺旋桨水动力性能计算 | 第25-28页 |
2.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5-26页 |
2.3.2 计算域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26-28页 |
2.3.3 计算参数的相关设置 | 第28页 |
2.4 冰阻塞工况的数值计算结果的验证 | 第28-31页 |
2.4.1 冰桨干扰试验 | 第28-29页 |
2.4.2 计算方法准确性验证 | 第29-31页 |
2.5 冰阻塞条件下多工况螺旋桨诱导激振力计算 | 第31-46页 |
2.5.1 不同进速系数下螺旋桨诱导激振力计算 | 第31-42页 |
2.5.2 冰块位于不同空间位置下的螺旋桨激振力计算 | 第42-4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3章 冰阻塞条件下螺旋桨空化激振力计算 | 第48-64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空化模型 | 第48-49页 |
3.3 空泡性能计算方法验证 | 第49-52页 |
3.4 冰阻塞条件下螺旋桨空化激振力计算 | 第52-63页 |
3.4.1 螺旋桨非空化激振力计算结果 | 第52-55页 |
3.4.2 螺旋桨表面空泡形态及空化激振力计算结果 | 第55-58页 |
3.4.3 非空化激振力与空化激振力的对比 | 第58-59页 |
3.4.4 空化计算结果的流场分析 | 第59-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切削冰工况下螺旋桨诱导激振力的数值计算 | 第64-77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重叠网格技术 | 第64-65页 |
4.3 冰桨切削计算模型 | 第65-68页 |
4.3.1 计算域的建立 | 第65-66页 |
4.3.2 计算域的建立以及网格的划分 | 第66-68页 |
4.4 干扰工况数值计算结果的验证 | 第68-69页 |
4.5 切削工况下的螺旋桨诱导激振力计算 | 第69-76页 |
4.5.1 螺旋桨非定常轴承力 | 第69-71页 |
4.5.2 螺旋桨诱导脉动压力 | 第71-72页 |
4.5.3 切削工况下螺旋桨的流场特性分析 | 第72-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冰临近螺旋桨过程中的激振力数值模拟 | 第77-91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冰临近螺旋桨过程的计算前处理 | 第77-79页 |
5.2.1 计算域的建立 | 第77-78页 |
5.2.2 重叠网格的生成 | 第78-79页 |
5.3 冰临近螺旋桨过程的螺旋桨激振力计算结果 | 第79-89页 |
5.3.1 螺旋桨轴承力计算结果 | 第79-86页 |
5.3.2 螺旋桨诱导脉动压力计算结果 | 第86-87页 |
5.3.3 冰渐近过程的流场分析 | 第87-8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