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与中学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7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9页 |
| 二、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四、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中学散文教学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第17-25页 |
| 一、中学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 (一)主导文类与解读理论阙如的困境 | 第17-18页 |
| (二)“形散神不散”对散文教学的影响 | 第18-19页 |
| (三)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套板效应”和“结论先行” | 第19页 |
| (四)散文解读简单停留在学生已经能够抵达的层面 | 第19-20页 |
| 二、对问题存在原因的探析 | 第20-25页 |
| (一)应试教育下的功利教学 | 第20-21页 |
| (二)对新课改理念的曲解 | 第21页 |
| (三)备课时教师缺少真实阅读,过分倚赖教学参考书 | 第21-22页 |
| (四)对学情的错误评估 | 第22-23页 |
| (五)教师的文本细读能力有待加强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文本细读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依据和意义 | 第25-29页 |
| 一、基于文本细读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依据 | 第25-26页 |
| (一)提供了新视角 | 第25页 |
| (二)理论层面的成果 | 第25-26页 |
| (三)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 第26页 |
| 二、文本细读之于散文教学的意义 | 第26-29页 |
|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 第26-27页 |
| (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 第27-28页 |
| (三)完成独立的价值判断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文本细读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方法 | 第29-45页 |
| 一、直面文本,品味语言——基于共性的解读方式 | 第29-35页 |
| (一)辨别体式 | 第29-31页 |
| (二)探究背景 | 第31-32页 |
| (三)解读关键词 | 第32-33页 |
| (四)感受句式和语调 | 第33-35页 |
| 二、知人论世,解读个性——基于个性的解读方式 | 第35-39页 |
| (一)个人化文体风格 | 第35-37页 |
| (二)独特的情感认知 | 第37-38页 |
| (三)个人化的趣味呈现 | 第38-39页 |
| 三、《荷塘月色》案例设计 | 第39-45页 |
| (一)教学说明 | 第39-40页 |
| (二)教学目标 | 第40页 |
| (三)教学过程 | 第40-45页 |
| 结语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附录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