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经济圈上市民企财务绩效比较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1.4.1 三大经济圈 | 第18-20页 |
1.4.2 民营企业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和结构 | 第21-22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2 上市企业财务绩效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3-36页 |
2.1 财务绩效评价的含义 | 第23页 |
2.2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2.1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 第23-24页 |
2.2.2 责任会计理论 | 第24-25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页 |
2.3 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方法 | 第25-35页 |
2.3.1 企业财务绩效的定性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2.3.1.1 德尔菲法 | 第26-27页 |
2.3.1.2 业务流程法 | 第27页 |
2.3.1.3 定性方法评价 | 第27页 |
2.3.2 企业财务绩效的定量评价方法 | 第27-32页 |
2.3.2.1 沃尔评价指标体系 | 第27-28页 |
2.3.2.2 杜邦模式 | 第28-30页 |
2.3.2.3 EVA 评价体系 | 第30页 |
2.3.2.4 平衡记分卡 | 第30-31页 |
2.3.2.5 指标值综合评价法 | 第31-32页 |
2.3.3 因子分析法概述 | 第32-35页 |
2.3.3.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32页 |
2.3.3.2 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上市民企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44页 |
3.1 选择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原则 | 第36-37页 |
3.2 上市民企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分类 | 第37-39页 |
3.3 上市民企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 | 第39-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三大经济圈上市民企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 第44-67页 |
4.1 研究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 第44-45页 |
4.2 数据预处理 | 第45-46页 |
4.3 上市民企财务绩效评价实证 | 第46-52页 |
4.4 实证结果与比较 | 第52-65页 |
4.4.1 横截面数据的比较和评价 | 第52-62页 |
4.4.1.1 2006 年实证结果与比较 | 第52-56页 |
4.4.1.2 2005 年实证结果与比较 | 第56-59页 |
4.4.1.3 2004 年实证结果与比较 | 第59-62页 |
4.4.2 历史排名和变化轨迹比较 | 第62-65页 |
4.4.2.1 历史排名比较和分析 | 第62-63页 |
4.4.2.2 历史财务绩效变化轨迹比较 | 第63-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5 三大经济圈民营企业发展之差异探析 | 第67-76页 |
5.1 样本本身的因素 | 第67-68页 |
5.1.1 样本数量的局限性 | 第67-68页 |
5.1.2 行业组成因素 | 第68页 |
5.2 企业内部因素 | 第68-71页 |
5.3 外部宏观因素 | 第71-75页 |
5.3.1 文化因素 | 第71-74页 |
5.3.1.1 影响长三角经济圈的江南文化 | 第71-72页 |
5.3.1.2 影响珠三角经济圈的岭南文化 | 第72-73页 |
5.3.1.3 影响环渤海经济圈的官文化 | 第73页 |
5.3.1.4 文化差异比较 | 第73-74页 |
5.3.2 历史因素 | 第74页 |
5.3.3 经济环境因素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6 三大经济圈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 第76-82页 |
6.1 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建议 | 第76-77页 |
6.2 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建议 | 第77-79页 |
6.3 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建议 | 第79-8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7 总结及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1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