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地铁工程施工阶段主客体匹配性测度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5页
        1.3.1 匹配性研究综述第10-13页
        1.3.2 匹配性测度研究综述第13-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6-19页
        1.5.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2 研究框架第17-19页
2 主客体匹配性相关理论分析第19-24页
    2.1 主体与客体第19页
    2.2 能级理论第19-20页
    2.3 匹配性的定义第20-21页
    2.4 主客体匹配性第21-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地铁工程施工阶段主客体匹配影响因素分析第24-50页
    3.1 地铁工程施工阶段主要特点第24-26页
    3.2 地铁工程施工阶段客体特征构成第26-37页
        3.2.1 项目环境第27-33页
        3.2.2 施工技术第33-37页
    3.3 客体对主体能力需求第37-39页
    3.4 地铁工程施工阶段主体能力构成第39-49页
        3.4.1 企业资质第40-44页
        3.4.2 个人能力第44-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4 地铁工程施工阶段主客体匹配模型构建第50-55页
    4.1 客体特征模型构建第50-51页
        4.1.1 项目复杂性等级划分第50页
        4.1.2 项目复杂性模型第50-51页
    4.2 主体能力模型构建第51-54页
        4.2.1 主体能力层级划分依据第51-52页
        4.2.2 主体能力模型第52-54页
    4.3 主客体匹配对应关系第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工程案例应用第55-72页
    5.1 工程概况第55-56页
        5.1.1 工程位置第55页
        5.1.2 工程范围第55-56页
    5.2 客体特征分析第56-60页
        5.2.1 项目环境第56-58页
        5.2.2 施工技术第58-60页
    5.3 主体能力评价第60-68页
        5.3.1 企业资质第60页
        5.3.2 基于隶属度的个人能力评价第60-68页
    5.4 地铁工程施工阶段主客体匹配性评价第68-69页
    5.5 对策与建议第69-70页
    5.6 本章小结第70-7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2-73页
    6.1 结论第72页
    6.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80页
附录 调查问卷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下一篇:微结构滤光片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