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论文

双前桥转向重型汽车摆振系统Hopf分岔特性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6-24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18页
    1.2 转向轮摆振现象研究现状与分析第18-21页
        1.2.1 轮胎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第19-20页
        1.2.2 悬架、转向系统结构参数的影响第20-21页
        1.2.3 汽车摆振影响操纵稳定性的研究第21页
    1.3 含干摩擦机构动力学研究第21-22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2 本文所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及模型第24-36页
    2.1 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第24-27页
        2.1.1 相平面、相轨迹、奇点第24-25页
        2.1.2 自激振动与极限环第25-26页
        2.1.3 霍尔维茨(Hurwitz)判据第26-27页
    2.2 非线性理论模型第27-35页
        2.2.1 常用干摩擦模型及其行为特性第27-31页
        2.2.2 轮胎模型第31-35页
    2.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干摩擦诱发单轮摆振系统的Hopf分岔特性第36-53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单轮摆振动力学模型第36-40页
    3.3 单轮摆振系统多极限环特性第40-43页
    3.4 单轮摆振系统数值仿真计算与分析第43-48页
    3.5 系统参数对单轮摆振特性的影响第48-51页
    3.6 结论第51-53页
4 重卡双前桥摆振系统Hopf分岔特性研究第53-68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双前桥摆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第53-59页
        4.2.1 力学模型第53-55页
        4.2.2 摆振系统运动方程第55-59页
    4.3 摆振系统Hopf分岔定性分析第59-62页
        4.3.1 Hopf分岔存在性分析第59-60页
        4.3.2 极限环稳定性分析第60-62页
    4.4 数值计算与分析第62-65页
        4.4.1 数值计算第62-64页
        4.4.2 计算结果分析第64-65页
    4.5 系统参数对摆振的影响第65-67页
    4.6 结论第67-68页
5 考虑干摩擦的重型汽车整车摆振系统研究第68-78页
    5.1 引言第68-69页
    5.2. 双前桥摆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第69-74页
        5.2.1 力学模型第69页
        5.2.2 摆振系统运动方程第69-72页
        5.2.3 干摩擦模型第72-73页
        5.2.4 计算结果分析第73-74页
    5.3 整车摆振特性分析第74-77页
    5.4 结论第77-78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8-81页
    6.1 工作总结第78-79页
    6.2 工作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VT缸内直喷汽油机进气量建模与仿真
下一篇:发动机正时信号源的研制和正时同步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