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同步课堂教学互动及其策略研究--以咸安实验区同步课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1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5 论文组织与结构第14-16页
2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同步课堂教学互动及其特点分析第16-22页
    2.1 同步课堂教学环境第16-18页
    2.2 同步课堂教学环境特点分析第18-20页
        2.2.1 物理环境特点分析第18-19页
        2.2.2 心理环境特点分析第19-20页
    2.3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特点分析第20-22页
3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第22-47页
    3.1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行为观察量表设计第22-27页
        3.1.1 FIAS及其改进第22-25页
        3.1.2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行为观察量表设计第25-27页
    3.2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的现状调查第27-40页
        3.2.1 数据的采集第27-30页
        3.2.2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30-40页
    3.3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0-43页
        3.3.1 课堂互动失衡,异地学生沦为看客第40-41页
        3.3.2 缺乏有效教学互动模式第41-42页
        3.3.3 课中个别辅导环节遇障碍第42-43页
    3.4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现状原因分析第43-47页
        3.4.1 技术层面第43页
        3.4.2 学校层面第43-44页
        3.4.3 教师层面第44-46页
        3.4.4 学生层面第46-47页
4 同步课堂教学互动对策研究第47-53页
    4.1 信息化网络空间支持同步课堂本异地深度融合第47-49页
    4.2 同步课堂有效教学互动方案探索第49-51页
        4.2.1 课前:利用网络空间搭建教师共同体第50页
        4.2.2 课中:新型教学模式促进课堂交互第50-51页
        4.2.3 课后:发展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第51页
    4.3 成立专管部门,提供同步课堂支持服务第51-53页
5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5.1 研究结论第53页
    5.2 研究反思与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第57-71页
    附录1 咸安区同步课堂主讲教师访谈问卷第57-58页
    附录2 咸安区同步课堂辅助教师访谈问卷第58-59页
    附录3 教师A同步课堂英语单词课数据编码第59-60页
    附录4 教师B同步课堂音乐课“小青蛙找家”数据编码第60-62页
    附录5 教师C同步课堂美术手工课“团包纸工”数据编码第62-64页
    附录6 咸安实验区同步课堂教师访谈记录节选第64-67页
    附录7 咸安实验区同步课堂教学课例编码文本节选第67-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HSP70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鉴定及大规模发酵和纯化工艺研究
下一篇: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