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集群企业双重关系嵌入、动态能力及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15-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5-21页
        1.1.1 现实背景第15-18页
        1.1.2 理论背景第18-21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21-23页
    1.3 研究思路第23-27页
        1.3.1 研究对象和关键概念界定第23-25页
        1.3.2 技术路线第25页
        1.3.3 论文框架第25-27页
    1.4 研究方法第27-28页
    1.5 主要创新点第28-30页
    1.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2 文献综述第31-69页
    2.1 关于嵌入性的研究第31-42页
        2.1.1 嵌入性研究的发展脉络第31-32页
        2.1.2 关系嵌入性研究的演化:维度、测量及悖论第32-37页
        2.1.3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集群企业关系嵌入第37-39页
        2.1.4 本地网络与超本地网络:集群企业双重关系嵌入的建构第39-42页
    2.2 动态能力的研究进展第42-54页
        2.2.1 动态能力理论的演化脉络第42-43页
        2.2.2 动态能力的概念界定与阶层划分第43-46页
        2.2.3 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解析第46-48页
        2.2.4 动态能力构念的维度界定思辨第48-53页
        2.2.5 动态能力的前因与后果第53-54页
    2.3 环境不确定性的研究进展第54-63页
        2.3.1 环境不确定性概念的界定第54-56页
        2.3.2 环境不确定性构成维度划分研究的解读第56-58页
        2.3.3 环境不确定性构成维度的界定第58-61页
        2.3.4 环境不确定性在创新行为中作用机制讨论第61-63页
    2.4 现有文献评述第63-67页
        2.4.1 双重关系嵌入述评第63-64页
        2.4.2 动态能力述评第64-66页
        2.4.3 环境不确定性述评第66-67页
    2.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3 探索性案例研究第69-89页
    3.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第69页
    3.2 研究设计第69-71页
        3.2.1 理论背景与理论预设第69-70页
        3.2.2 案例选择第70-71页
        3.2.3 数据收集第71页
    3.3 案例对象简介第71-73页
        3.3.1 A变压器企业第71-72页
        3.3.2 B汽车配件企业第72页
        3.3.3 C制药企业第72-73页
        3.3.4 D陶瓷企业第73页
    3.4 案例内分析第73-82页
        3.4.1 双重关系嵌入第73-77页
        3.4.2 动态能力第77-80页
        3.4.3 创新绩效第80-82页
    3.5 多案例间比较研究第82-87页
        3.5.1 案例数据信息解码第82-83页
        3.5.2 双重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第83-84页
        3.5.3 双重关系嵌入与动态能力第84-86页
        3.5.4 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第86-87页
    3.6 本章小结第87-89页
4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第89-113页
    4.1 集群企业双重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假设第89-91页
    4.2 集群企业双重关系嵌入与动态能力关系的理论假设第91-96页
        4.2.1 集群企业双重关系嵌入与动态能力第91-94页
        4.2.2 集群企业本地与超本地关系嵌入对动态能力影响程度比较第94-96页
    4.3 动态能力中介作用的理论假设第96-103页
        4.3.1 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第96-100页
        4.3.2 动态能力对集群企业双重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中介第100-103页
    4.4 环境不确定性调节作用的理论假设第103-111页
        4.4.1 技术动态性对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第105-107页
        4.4.2 市场动态性对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第107-109页
        4.4.3 竞争敌对性对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第109-111页
    4.5 本研究概念模型的构建第111-112页
    4.6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5 实证研究方法论第113-127页
    5.1 问卷设计第113-115页
        5.1.1 问卷的基本结构第113-114页
        5.1.2 问卷设计过程第114-115页
        5.1.3 问卷设计的防偏措施第115页
    5.2 变量测度第115-121页
        5.2.1 双重关系嵌入变量第116-118页
        5.2.2 动态能力变量第118页
        5.2.3 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第118-119页
        5.2.4 创新绩效变量第119-121页
        5.2.5 控制变量的测量第121页
    5.3 数据收集及有效性控制第121-125页
        5.3.1 样本与调研对象选择第121-122页
        5.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122-123页
        5.3.3 问卷的整理与统计第123-125页
        5.3.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第125页
    5.4 分析方法第125-126页
    5.5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6 实证研究第127-159页
    6.1 信度与效度检验第127-133页
        6.1.1 效度检验第127-130页
        6.1.2 信度检验第130-133页
    6.2 相关分析与回归三大问题检验第133-135页
        6.2.1 相关分析第133页
        6.2.2 回归三大问题检验第133-135页
    6.3 多元回归分析第135-145页
        6.3.1 集群企业双重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关系检验第135-136页
        6.3.2 集群企业双重关系嵌入与动态能力关系检验第136-137页
        6.3.3 动态能力中介效应检验第137-143页
        6.3.4 环境不确定性调节作用检验第143-145页
    6.4 分析与讨论第145-158页
        6.4.1 实证研究的整体结果第145-147页
        6.4.2 集群企业双重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关系检验结果讨论第147-148页
        6.4.3 集群企业双重关系嵌入与动态能力关系检验结果讨论第148-150页
        6.4.4 动态能力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讨论第150-152页
        6.4.5 环境不确定性调节作用检验结果讨论第152-158页
    6.5 本章小结第158-15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59-173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59-162页
    7.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第162-169页
        7.2.1 理论贡献第162-163页
        7.2.2 实践启示第163-169页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第169-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211页
附录1:企业访谈提纲第211-213页
附录2:企业调查问卷第213-217页
附录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217-219页
致谢第219-221页

论文共2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乳酸乳球菌在果蔬冷藏逆境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下一篇:精算模型中征税和分红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