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探究式教学的概述 | 第11-13页 |
1.3.1 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探究要素的划分 | 第14-19页 |
2.1 学习与心理学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2.1.1 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14页 |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4页 |
2.1.3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4-15页 |
2.2 探究式教学中的探究要素 | 第15-19页 |
2.2.1 探究式教学的实质 | 第15-16页 |
2.2.2 探究要素的划分 | 第16-17页 |
2.2.3 教学中融入探究要素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电磁学部分探究式教学设计基础及内容归类分析 | 第19-25页 |
3.1 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探究式教学设计基础 | 第19-22页 |
3.1.1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原理分析 | 第19页 |
3.1.2 高中生学习电磁学部分的难点与需求调查 | 第19-22页 |
3.2 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内容归类分析 | 第22-25页 |
3.2.1 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思维性内容 | 第22-23页 |
3.2.2 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实验性内容 | 第23页 |
3.2.3 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学科联系社会生活内容 | 第23-25页 |
第四章 电磁学部分探究要素融入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 第25-36页 |
4.1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 第25-30页 |
4.1.1 探究式教学目标的设计 | 第25-26页 |
4.1.2 探究式教学内容的设计 | 第26-28页 |
4.1.3 探究式教学情境的设计 | 第28-29页 |
4.1.4 探究式教学措施的设计 | 第29页 |
4.1.5 探究式教学评价的设计 | 第29-30页 |
4.2 电磁学部分思维性内容探究式教学设计策略 | 第30-32页 |
4.2.1 分析教学目标与内容,确定知识结构 | 第30页 |
4.2.2 根据知识结构,完善教学流程 | 第30页 |
4.2.3 根据教学需要,突出重点探究要素 | 第30-31页 |
4.2.4 确定评价体系,关注思维能力提升 | 第31-32页 |
4.3 电磁学部分实验性内容探究式教学设计策略 | 第32-34页 |
4.3.1 明确探究目标,合理规划活动内容 | 第32页 |
4.3.2 根据活动内容,安排实验流程 | 第32页 |
4.3.3 根据实验内容,突出重点探究要素 | 第32页 |
4.3.4 确定评价体系,关注实验探究过程评价 | 第32-34页 |
4.4 电磁学部分学科联系社会生活内容探究式教学设计策略 | 第34-36页 |
4.4.1 分析目标与内容,明确课堂框架 | 第34页 |
4.4.2 充分调动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 | 第34页 |
4.4.3 寻找教学需要切入点,合理安排探究要素 | 第34页 |
4.4.4 确定评价体系,关注探究过程的交流与表达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电磁学部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第36-51页 |
5.1 电磁学部分思维性内容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第36-41页 |
5.1.1 教学设计案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第36-40页 |
5.1.2 案例分析 | 第40-41页 |
5.2 电磁学部分实验性内容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第41-45页 |
5.2.1 教学设计案例“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 第41-44页 |
5.2.2 案例分析 | 第44-45页 |
5.3 电磁学部分学科联系社会生活内容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第45-51页 |
5.3.1 教学设计案例“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 | 第45-49页 |
5.3.2 案例分析 | 第49-5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 第51-53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1页 |
6.2 研究反思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1 | 第55-58页 |
附录 2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