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高效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选题的缘由第14页
   ·研究目的第14-15页
   ·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理论意义第15页
     ·现实意义第15-16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概念界定第16-19页
     ·课堂管理第16-17页
     ·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第17-18页
     ·小学数学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21页
     ·问卷调查法第19页
     ·文献研究法第19页
     ·课堂观察法第19-2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1-26页
   ·国内外对课堂管理的研究第21-23页
     ·前瞻性课堂管理理论第21页
     ·人性化课堂管理理论第21页
     ·柔性管理理论第21-22页
     ·美国课堂管理新方法第22-23页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课堂管理现状第23-24页
     ·侧重维持纪律,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非人本管理第23-24页
     ·简单的控制,手段单一,非多样化管理第24页
     ·乱用权威,缺少交流,非民主性管理第24页
   ·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4-26页
     ·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时间较少第24-25页
     ·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第25页
     ·忽视良好的课堂情境的营造第25-26页
第三章 影响小学数学课堂管理效果的因素第26-35页
   ·社会因素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26-28页
     ·政治因素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26页
     ·经济因素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26-27页
     ·文化因素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27页
     ·科学技术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27页
     ·宗教因素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27-28页
     ·社会伦理道德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28页
   ·自然环境因素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28-29页
     ·影响课堂的地理等自然环境第28页
     ·课堂设施环境的影响第28-29页
   ·学校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29-30页
   ·家庭因素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30页
   ·教师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30页
   ·学生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30-32页
     ·不同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地位第31页
     ·印象管理——课堂中学生对教师的影响第31页
     ·同伴群体的影响第31页
     ·低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课堂的影响第31-32页
   ·教学手段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32-33页
   ·教学内容对课堂管理的影响第33-35页
第四章 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第35-48页
   ·调查对象第35-36页
     ·问卷调查对象第35页
     ·观察对象第35-36页
   ·调查数据分析第36-42页
     ·教师课堂管理意识调查第36页
     ·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对课堂管理方式的调查第36-37页
     ·师生对于课堂问题行为原因看法的调查第37-38页
     ·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方法的调查第38-39页
     ·师生对理想课堂看法的调查第39-42页
   ·课堂观察案例及分析第42-48页
     ·陈述课堂观察案例第42-46页
     ·探讨案例中导致课堂低效的因素及处理方法第46-48页
第五章 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高效管理的策略第48-62页
   ·高效的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管理模式和方法第48-53页
     ·课堂管理的权威模式第48-49页
     ·课堂管理的放任模式第49页
     ·课堂管理的教导模式第49-50页
     ·课堂管理的行为矫正模式第50-51页
     ·课堂管理的人际关系模式第51页
     ·课堂管理的群体过程模式第51-53页
   ·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高效管理方式的构建第53-54页
     ·规范方圆——高效课堂管理的基础第53页
     ·课堂问题行为处理——高效课堂管理的关键第53-54页
     ·良好课堂情境的创建——高效课堂管理的保障第54页
   ·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高效管理的策略第54-62页
     ·提高对低年段学生学习数学的人文关怀第54-57页
     ·引导低年段学生数学语言的自主管理第57-59页
     ·提高低年段数学课堂的节奏感第59-60页
     ·提高低年段数学教师的管理艺术第60-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1第67-70页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第70-72页
附录3 (观察记录表)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市小学生社会接纳性、孤独感与学校归属感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小学班干部选拔模式对学生民主参与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