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干部选拔模式对学生民主参与能力的影响
目录 | 第1-9页 |
Contents | 第9-13页 |
摘要 | 第13-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15-16页 |
·实践工作的挑战 | 第15-16页 |
·理论知识的缺失 | 第16页 |
·新时期发展的需求 | 第16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20页 |
·班干部 | 第16-17页 |
·选拔模式 | 第17-18页 |
·民主参与能力 | 第18-20页 |
·研究问题和思路 | 第20-22页 |
·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20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0-22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24-36页 |
·国外研究述评 | 第24-28页 |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国外实践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国内研究述评 | 第28-33页 |
·国内研究背景 | 第28-30页 |
·国内班干部理论研究分析 | 第30-31页 |
·国内班干部实践研究情况 | 第31页 |
·小学班干部选拔模式及其优势与不足 | 第31-32页 |
·四种主要的小学班干部选拔模式 | 第32-33页 |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符合国情的理论尚待完善 | 第34页 |
·现实争论较多 | 第34-35页 |
·研究想法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调查研究 | 第36-47页 |
·研究假设 | 第36-37页 |
·研究理念 | 第36-37页 |
·确立假设 | 第37页 |
·调查研究目的 | 第37-38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8-40页 |
·概念的操作化 | 第39-40页 |
·调查问卷整体的确定 | 第40页 |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 第40-45页 |
·调查对象的确定 | 第41-43页 |
·调查方法的选择 | 第43-45页 |
·调查实施过程 | 第45-46页 |
·多渠道发放正式调查问卷 | 第45-46页 |
·开展深度访谈 | 第46页 |
·回收与处理数据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结果分析 | 第47-62页 |
·班干部获积极评价 | 第47-50页 |
·学生心中的班干部 | 第47-48页 |
·家长眼中的班干部 | 第48-49页 |
·教师口中的班干部 | 第49-50页 |
·民主意识逐步提高 | 第50-51页 |
·教师民主意识增强 | 第50-51页 |
·学生民主意识提升 | 第51页 |
·选拔模式各有所好 | 第51-53页 |
·四种选拔模式的使用情况 | 第51-52页 |
·学生期望使用的选拔模式 | 第52-53页 |
·选拔模式与民主参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 第53-60页 |
·选拔模式与学生的民主参与意愿的高低关系 | 第53-54页 |
·选拔模式与学生的民主参与机会的多寡关系 | 第54-56页 |
·选拔模式与学生的民主参与权利的大小关系 | 第56-57页 |
·选拔模式与学生的民主参与效率的强弱关系 | 第57-58页 |
·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 第58-60页 |
·调查发现的问题 | 第60-61页 |
·选拔模式的单一性 | 第60页 |
·选拔模式的偏差大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改进对策 | 第62-71页 |
·因时制宜有的放矢 | 第62-66页 |
·低年级采用任命自荐为主 | 第62-64页 |
·中年级采用民主推选为主 | 第64-65页 |
·高年级采用自主竞选为主 | 第65-66页 |
·双轨并行动态管理 | 第66-70页 |
·用轮流制提高兼容 | 第67-69页 |
·动态管理引入评价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局限 | 第71-73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研究局限 | 第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1 班主任调查问卷 | 第77-80页 |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 第8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