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2.1 心理控制源 | 第11-15页 |
2.1.1 心理控制源的起源 | 第11页 |
2.1.2 心理控制源的定义 | 第11页 |
2.1.3 心理控制源的理论模型 | 第11-12页 |
2.1.4 心理控制源的结构 | 第12页 |
2.1.5 心理控制源的测量工具 | 第12-13页 |
2.1.6 与心理控制感相关的已有研究 | 第13-15页 |
2.2 主观幸福感 | 第15-19页 |
2.2.1 主观幸福感的起源 | 第15页 |
2.2.2 主观幸福感的界定 | 第15-16页 |
2.2.3 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模型 | 第16页 |
2.2.4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 | 第16页 |
2.2.5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 第16-17页 |
2.2.6 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已有研究 | 第17-19页 |
2.3 有关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已有研究 | 第19-20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0-24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3.4 数据统计 | 第22-24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4.1 信度分析 | 第24页 |
4.1.1 心理控制源问卷 | 第24页 |
4.1.2 主观幸福感问卷 | 第24页 |
4.2 描述性统计 | 第24-25页 |
4.3 人口学变量与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 第25-29页 |
4.3.1 高中教师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 | 第25页 |
4.3.2 高中教师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在学校性质上的差异 | 第25-26页 |
4.3.3 高中教师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在学历上的差异 | 第26-27页 |
4.3.4 高中教师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在教龄上的差异 | 第27-28页 |
4.3.5 高中教师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在月平均收入上的差异 | 第28-29页 |
4.4 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 第29-30页 |
4.5 心理控制源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 第30-31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1-35页 |
5.1 心理控制源、主观幸福感特点分析 | 第31页 |
5.1.1 心理控制源的特点分析 | 第31页 |
5.1.2 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分析 | 第31页 |
5.2 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人口学变量资料分析 | 第31-33页 |
5.2.1 高中教师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31-32页 |
5.2.2 高中教师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学校性质差异分析 | 第32页 |
5.2.3 高中教师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学历差异分析 | 第32-33页 |
5.2.4 高中教师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教龄差异分析 | 第33页 |
5.2.5 高中教师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月平均收入差异分析 | 第33页 |
5.3 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分析 | 第33-35页 |
第6章 提升策略 | 第35-39页 |
6.1 社会提升策略 | 第35-37页 |
6.1.1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与收入水平 | 第35-36页 |
6.1.2 主管部门与学校 | 第36-37页 |
6.2 教师自我提升策略 | 第37-39页 |
6.2.1. 关注自身的身体与心理健康 | 第37页 |
6.2.2. 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 | 第37-39页 |
第7章 总结 | 第39-41页 |
7.1 结论 | 第39页 |
7.2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