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社会空间初探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1.3.1 社会空间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 1.3.2 课堂社会空间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课堂社会空间的内涵 | 第16-26页 |
| 2.1 课堂社会空间的含义 | 第16-19页 |
| 2.1.1 社会空间的含义 | 第16-17页 |
| 2.1.2 课堂社会空间的含义 | 第17-19页 |
| 2.2 课堂社会空间的构成 | 第19-23页 |
| 2.2.1 知识与思维 | 第20页 |
| 2.2.2 情感与思想 | 第20-22页 |
| 2.2.3 价值观与规范 | 第22-23页 |
| 2.3 课堂社会空间的特征 | 第23-26页 |
| 2.3.1 依存性 | 第23页 |
| 2.3.2 可感悟性 | 第23-24页 |
| 2.3.3 教育性 | 第24页 |
| 2.3.4 多维性 | 第24页 |
| 2.3.5 整体性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课堂社会空间中的关系与权力 | 第26-36页 |
| 3.1 课堂社会空间中的关系 | 第26-30页 |
| 3.1.1 课堂社会空间中的师生关系 | 第26-28页 |
| 3.1.2 课堂社会空间中的生生关系 | 第28-30页 |
| 3.2 课堂社会空间中的权力 | 第30-36页 |
| 3.2.1 课堂社会空间中的政府宏观权力 | 第31-32页 |
| 3.2.2 课堂社会空间中的教师微观权力 | 第32-36页 |
| 第四章 课堂社会空间的实践意蕴 | 第36-41页 |
| 4.1 重建师生关系 | 第36-38页 |
| 4.1.1 改变教师观念 | 第36-37页 |
| 4.1.2 落实教师行为 | 第37-38页 |
| 4.2 关注课堂权力 | 第38-39页 |
| 4.2.1 承认课堂权力的合理 | 第38-39页 |
| 4.2.2 保证课堂权力的适度 | 第39页 |
| 4.3 拓宽课堂空间 | 第39-41页 |
| 4.3.1 突破课堂空间的局限 | 第39页 |
| 4.3.2 改变课堂空间的形式 | 第39-40页 |
| 4.3.3 利用互联网空间 | 第40-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9-50页 |
| 承诺书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