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2 水声通信及水声网络的综合分析 | 第13-25页 |
2.1 水声信道的特点 | 第13-16页 |
2.1.1 传播延迟 | 第13页 |
2.1.2 传播损失 | 第13-14页 |
2.1.3 多途效应 | 第14-15页 |
2.1.4 环境噪声 | 第15页 |
2.1.5 多普勒频散 | 第15-16页 |
2.2 网络拓扑结构 | 第16-18页 |
2.2.1 集中式拓扑 | 第16页 |
2.2.2 分布式拓扑 | 第16-17页 |
2.2.3 多跳式拓扑 | 第17-18页 |
2.3 网络体系结构 | 第18-20页 |
2.3.1 二维监测网络 | 第18-19页 |
2.3.2 三维监测网络 | 第19-20页 |
2.3.3 带移动节点的监测网络 | 第20页 |
2.4 网络协议的分层结构 | 第20-24页 |
2.4.1 物理层 | 第20-21页 |
2.4.2 数据链路层 | 第21-22页 |
2.4.3 网络层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水下跳频通讯的研究与DSP实现 | 第25-38页 |
3.1 跳频通信概述 | 第25-26页 |
3.1.1 扩频通信原理 | 第25页 |
3.1.2 跳频通信的信号分析 | 第25-26页 |
3.2 水声Modem收发电路的设计 | 第26-34页 |
3.2.1 水声换能器 | 第27-30页 |
3.2.2 发射电路模块 | 第30-33页 |
3.2.3 接收电路模块 | 第33-34页 |
3.3 基于TMS320C6747水下跳频通讯的实现 | 第34-37页 |
3.3.1 通信系统的结构组成 | 第34-35页 |
3.3.2 跳频图案的设计 | 第35页 |
3.3.3 跳频通信软件流程图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水声网络MAC层协议的比较分析 | 第38-43页 |
4.1 水声网络MAC层协议的主要技术挑战 | 第38-39页 |
4.2 水声网络MAC层协议的分类研究 | 第39-42页 |
4.2.1 固定分配类 | 第40页 |
4.2.2 随机竞争类 | 第40-41页 |
4.2.3 混合类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5 水声网络实用化MAC层协议的几点改进研究 | 第43-52页 |
5.1 引言 | 第43页 |
5.2 几点改进机制 | 第43-48页 |
5.2.1 定时上传模式 | 第44-45页 |
5.2.2 启动唤醒机制 | 第45-47页 |
5.2.3 报警唤醒机制 | 第47页 |
5.2.4 中继转换机制 | 第47页 |
5.2.5 时钟漂移修正机制 | 第47-48页 |
5.3 仿真建模 | 第48-50页 |
5.3.1 传感器节点模型 | 第48-49页 |
5.3.2 水声网络拓扑模型 | 第49-50页 |
5.4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5.4.1 端到端时延 | 第50页 |
5.4.2 能量有效性 | 第50-51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