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2页 |
1.2 电子鼻技术概述 | 第12-14页 |
1.2.1 电子鼻的概念 | 第12-13页 |
1.2.2 传感器阵列技术 | 第13页 |
1.2.3 工作过程 | 第13-14页 |
1.3 电子鼻在食品领域掺假检测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电子鼻在乳品掺假检测上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2 电子鼻在肉制品掺假检测上的应用 | 第15页 |
1.3.3 电子鼻在油脂类食品掺假检测上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4 电子鼻对其它物质掺假检测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其他技术方法在鲜奶掺假检测的应用 | 第17页 |
1.4.1 感官分析在乳品掺假检测上的应用 | 第17页 |
1.4.2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在鲜乳掺假检测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3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利用电子鼻对原料羊奶里添加不同含量的原料牛奶的判定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样品制备与试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1 材料与样品制备 | 第20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0-21页 |
2.2.3 电子鼻检测 | 第21页 |
2.2.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3页 |
2.3.1 样品传感器信号分析 | 第22-24页 |
2.3.2 异常值检测 | 第24-25页 |
2.3.3 Loadings分析 | 第25-26页 |
2.3.4 线性判别分析(LDA) | 第26-27页 |
2.3.5 线性回归拟合分析 | 第27-28页 |
2.3.6 电子鼻模型的建立 | 第28-33页 |
2.3.7 FDA和MLPN结果比较 | 第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利用电子鼻对原料羊奶里添加不同含量的过期复原乳的判定 | 第34-45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样品制备与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3.2.1 材料与样品制备 | 第34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34-35页 |
3.2.3 电子鼻检测 | 第35页 |
3.2.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3页 |
3.3.1 样品传感器信号分析 | 第35-36页 |
3.3.2 异常值检测 | 第36页 |
3.3.3 主成分分析(PCA) | 第36-37页 |
3.3.4 线性判别分析(LDA) | 第37-38页 |
3.3.5 线性回归拟合分析 | 第38-39页 |
3.3.6 电子鼻模型的建立 | 第39-43页 |
3.3.7 FDA和MLPN结果比较 | 第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利用电子鼻对羊奶粉中掺假牛奶粉的判定 | 第45-55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样品制备与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4.2.1 材料与样品制备 | 第45页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45页 |
4.2.3 电子鼻检测 | 第45-46页 |
4.2.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4.3.1 样品传感器信号分析 | 第46-47页 |
4.3.2 异常值检测 | 第47-48页 |
4.3.3 主成分分析(PCA) | 第48页 |
4.3.4 线性判别分析(LDA) | 第48-49页 |
4.3.5 线性回归拟合分析 | 第49-50页 |
4.3.6 电子鼻模型的建立 | 第50-53页 |
4.3.7 FDA和MLPN结果比较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讨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创新点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