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治理:治理结构及其参与成员的影响力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17-18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2.1 质量管理的研究 | 第19-20页 |
2.2 质量管理阶段演化的研究 | 第20-21页 |
2.3 质量治理方法的研究 | 第21-22页 |
2.4 行业质量治理的研究 | 第22-23页 |
2.5 质量治理主体的研究 | 第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3 质量治理的理论与结构 | 第25-40页 |
3.1 质量治理的阶段 | 第25-27页 |
3.2 质量治理的理论依据 | 第27-29页 |
3.2.1 社会治理 | 第27-28页 |
3.2.2 公司治理 | 第28-29页 |
3.3 质量的多元性分析 | 第29-32页 |
3.3.1 概念的多元性 | 第29-30页 |
3.3.2 方法的多元性 | 第30-31页 |
3.3.3 主体的多元性 | 第31-32页 |
3.4 质量治理的理论框架 | 第32-34页 |
3.4.1 质量治理的定义 | 第33页 |
3.4.2 质量治理的特征 | 第33页 |
3.4.3 质量治理的理论体系 | 第33-34页 |
3.4.4 质量治理的核心内容 | 第34页 |
3.5 质量治理的结构框架 | 第34-39页 |
3.5.1 治理成员确认 | 第34-38页 |
3.5.2 质量治理结构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参与成员的治理方式及实证 | 第40-55页 |
4.1 政府 | 第40-42页 |
4.2 质量认证机构 | 第42-44页 |
4.3 行业协会 | 第44-46页 |
4.4 最终消费者 | 第46-48页 |
4.5 客户 | 第48-50页 |
4.6 消费者协会 | 第50-51页 |
4.7 新闻媒体 | 第51-5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参与成员的影响力分析 | 第55-69页 |
5.1 评价准则 | 第55-56页 |
5.2 参与成员的影响力重要度设计 | 第56-66页 |
5.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56页 |
5.2.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56-57页 |
5.2.3 问卷调查 | 第57-58页 |
5.2.4 构建判断矩阵 | 第58-61页 |
5.2.5 构建重要度矩阵 | 第61-63页 |
5.2.6 一致性检验 | 第63-64页 |
5.2.7 成员影响力排序 | 第64-66页 |
5.3 质量治理结构现状的分析 | 第66-67页 |
5.3.1 政府和质量认证机构 | 第66页 |
5.3.2 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与客户 | 第66-67页 |
5.3.3 新闻媒体 | 第67页 |
5.3.4 最终消费者 | 第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9-7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6.2 对策与建议 | 第70-72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附录A | 第79-80页 |
附录B | 第80-81页 |
附录C | 第81-87页 |
附录D | 第87-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