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建构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2章 学生发展性评价概述 | 第15-25页 |
| 2.1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认识 | 第15-17页 |
| 2.1.1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内涵 | 第15-16页 |
| 2.1.2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基本特征 | 第16-17页 |
| 2.2 发展性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17-25页 |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7-20页 |
| 2.2.2 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 | 第20-23页 |
| 2.2.3 后现代主义 | 第23-25页 |
| 第3章 研究性学习概述 | 第25-33页 |
| 3.1 研究性学习内涵 | 第25页 |
| 3.2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主体 | 第25-26页 |
| 3.3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过程 | 第26-29页 |
| 3.4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 第29-33页 |
| 3.4.1 档案袋评价法 | 第29-31页 |
| 3.4.2 定量与定性评价法 | 第31-32页 |
| 3.4.3 小组评价法 | 第32-33页 |
| 第4章 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建构 | 第33-53页 |
| 4.1 选题/分组阶段发展性评价 | 第35-39页 |
| 4.1.1 教师评价 | 第35-37页 |
| 4.1.2 小组成员评价 | 第37-38页 |
| 4.1.3 自我评价 | 第38-39页 |
| 4.2 实施阶段发展性评价 | 第39-43页 |
| 4.3 结题阶段发展性评价 | 第43-48页 |
| 4.4 汇报交流阶段发展性评价 | 第48-53页 |
| 第5章 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实证研究 | 第53-75页 |
| 5.1 选题/分组阶段 | 第53-58页 |
| 5.2 实施阶段 | 第58-65页 |
| 5.3 结题阶段 | 第65-71页 |
| 5.4 汇报交流阶段 | 第71-72页 |
| 5.5 评价成绩统计 | 第72-75页 |
| 第6章 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性评价数据分析 | 第75-85页 |
| 6.1 总体成绩分析 | 第75-76页 |
| 6.1.1 相关样本平均数的差异分析 | 第75页 |
| 6.1.2 进步幅度双向表 | 第75-76页 |
| 6.2 问卷数据分析 | 第76-85页 |
| 6.2.1 问卷数据对比分析 | 第76-82页 |
| 6.2.2 卡方检验(X~2) | 第82-85页 |
| 第7章 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5页 |
| 7.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附录1 | 第91-9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第93-95页 |
| 致谢 | 第95-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