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方言词汇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方言研究由重语音逐步转为语音、词汇、语法并重 | 第10页 |
·晋语研究不平衡 | 第10-11页 |
·包头方言研究动态 | 第11页 |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的突破点与主要内容 | 第12页 |
·本文突破点 | 第12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理论基础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语料来源 | 第13页 |
·方言调查合作人 | 第13-14页 |
·特殊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2 包头的人文历史与包头方言之形成 | 第15-20页 |
·历史沿革 | 第15-16页 |
·地理、行政人口概况 | 第16页 |
·包头方言的概况 | 第16-19页 |
·包头方言词汇的特点 | 第19-20页 |
3 包头方言词汇的构词特点 | 第20-62页 |
·分音词 | 第20-24页 |
·分音词的特点 | 第20-21页 |
·包头分音词例释分析 | 第21-23页 |
·分音词的来源 | 第23-24页 |
·重叠式 | 第24-32页 |
·重叠式名词 | 第24-28页 |
·重叠式动词 | 第28-29页 |
·重叠式形容词 | 第29-32页 |
·小结 | 第32页 |
·附加式 | 第32-48页 |
·前加式 | 第32-42页 |
·后加式 | 第42-46页 |
·中加式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四字格 | 第48-62页 |
·四字格的构成方式 | 第48-58页 |
·四字格的修辞特色及语义特点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4 蒙古语借词 | 第62-66页 |
5 包头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 | 第66-80页 |
·音节差异 | 第66-68页 |
·方言是单音节词,普通话是双音节词 | 第66页 |
·方言是双音节词,普通话是单音节词 | 第66-67页 |
·方言是双音节词,普通话是多音节词 | 第67页 |
·方言是多音节词,普通话是双音节词 | 第67-68页 |
·构词差异 | 第68-75页 |
·方言是单纯词,普通话是合成词 | 第68-69页 |
·方言是合成词,普通话是单纯词 | 第69页 |
·词根相同,方言加缀 | 第69-70页 |
·"儿"尾、"子"尾及重叠 | 第70-71页 |
·同为复合词,语素顺序不同或构词语素不同 | 第71-75页 |
·意义差异 | 第75-78页 |
·同形异义 | 第75-77页 |
·同义异形 | 第77-78页 |
·来源差异 | 第78-80页 |
·古语词 | 第78-79页 |
·蒙古语借词 | 第79-80页 |
6 结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附录A:包头方言分类词表 | 第83-97页 |
附录B: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