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理论论文

有轨电车轨道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和行车动力特性分析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3-2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有轨电车轨道结构减振研究现状第15-25页
        1.2.1 国外有轨电车轨道结构减振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国内有轨电车轨道结构减振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3 国内外有轨电车轨道结构类型第17-23页
        1.2.4 国内外城市轨道结构隔振研究现状第23-25页
        1.2.5 目前研究的不足第25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5-29页
        1.3.1 本文研究内容第25-26页
        1.3.2 技术路线第26-29页
2 有轨电车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9-45页
    2.1 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第29-31页
        2.1.1 有限元分析理论第29-30页
        2.1.2 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理论第30页
        2.1.3 行车动力特性分析理论第30页
        2.1.4 插入损失和振动评价指标第30-31页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1-43页
        2.2.1 不同类型钢轨有限元模型第32-33页
        2.2.2 不同类型有轨电车轨道结构模型第33-36页
        2.2.3 有轨电车车辆模型第36-39页
        2.2.4 有轨电车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力模型第39-43页
    2.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3 有轨电车车辆和不同轨道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第45-77页
    3.1 有轨电车车辆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第45-47页
    3.2 60kg/m工字轨轨道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第47-57页
        3.2.1 普通轨道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第47-49页
        3.2.2 橡胶减振垫轨道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第49-51页
        3.2.3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第51-54页
        3.2.4 三种轨道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对比分析第54-56页
        3.2.5 不同轨道结构减振效果评价第56-57页
    3.3 59R2槽型轨轨道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第57-67页
        3.3.1 普通轨道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第58-59页
        3.3.2 橡胶减振垫轨道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第59-61页
        3.3.3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第61-64页
        3.3.4 三种轨道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对比分析第64-66页
        3.3.5 不同轨道结构减振效果评价第66-67页
    3.4 不同类型钢轨轨道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第67-75页
        3.4.1 普通轨道不同类型钢轨振动传递特性对比分析第67-69页
        3.4.2 橡胶减振垫轨道不同类型钢轨振动传递特性对比分析第69-71页
        3.4.3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不同类型钢轨振动传递特性对比分析第71-73页
        3.4.4 同种轨道结构不同类型钢轨减振效果评价第73-75页
    3.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4 不同轨道结构行车动力特性分析第77-113页
    4.1 轨道不平顺第77-81页
        4.1.1 随机不平顺第77-79页
        4.1.2 谐波不平顺第79-81页
    4.2 未加不平顺时不同轨道结构行车动力特性分析第81-87页
    4.3 随机不平顺对不同轨道结构行车动力特性分析第87-93页
    4.4 敏感波长对不同轨道结构行车动力特性的影响第93-103页
        4.4.1 敏感波长对普通轨道结构行车动力特性的影响第94-97页
        4.4.2 敏感波长对橡胶减振垫轨道结构行车动力特性的影响第97-100页
        4.4.3 敏感波长对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行车动力特性的影响第100-103页
    4.5 同种轨道结构不同工况下的行车动力特性对比分析第103-112页
        4.5.1 普通轨道结构不同工况下的行车动力特性对比分析第103-106页
        4.5.2 橡胶减振垫轨道结构不同工况下的行车动力特性对比分析第106-109页
        4.5.3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不同工况下的行车动力特性对比分析第109-112页
    4.6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5 结论与展望第113-117页
    5.1 结论第113-114页
    5.2 展望第114-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1页
作者简历第121-12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公共停车场选址研究
下一篇:重载铁路路桥过渡段湿陷性黄土特性及路基沉降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