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遗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10页 |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状况 | 第8-10页 |
·关于陈宏谋的研究 | 第8-9页 |
·关于《五种遗规》的研究 | 第9-10页 |
2 陈宏谋生平 | 第10-13页 |
3 《五种遗规》的概况 | 第13-28页 |
·《五种遗规》的成书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五种遗规》的辑录来源和方法 | 第15-23页 |
·《五种遗规》的辑录原则和内容特点 | 第23-26页 |
·“因病即药,因俗立教” | 第23-25页 |
·“王道本乎人情,至理不离日用” | 第25-26页 |
·见善以为法,见不善以为戒 | 第26页 |
·《五种遗规》的文献价值 | 第26-28页 |
4 《五种遗规》的版本 | 第28-45页 |
·《五种遗规》刊本汇总表 | 第28-34页 |
·《五种遗规》版本系统 | 第34-45页 |
·四种《遗规》本 | 第37页 |
·李安民本《五种遗规》 | 第37-39页 |
·华希闵本《五种遗规》 | 第39页 |
·乾隆三十四年《五种遗规》 | 第39-41页 |
·《五种遗规摘钞》 | 第41-42页 |
·《五种遗规》其他刊本 | 第42-45页 |
5 《五种遗规》的流传 | 第45-51页 |
·《五种遗规》私人刊刻时期 | 第45-46页 |
·《五种遗规》局刻时期 | 第46-47页 |
·清末民初“教科书” | 第47-49页 |
·《五种遗规》自民国后的刊行 | 第49-51页 |
6 《五种遗规》的当代价值 | 第51-60页 |
·教育价值 | 第51-57页 |
·警世价值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4-105页 |
后记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