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 ·收益质量的含义和特征 | 第11-12页 |
| ·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及收益质量的评价 | 第12页 |
| ·研究评述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5-16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 2 收益质量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6-20页 |
| ·收益质量的涵义 | 第16-17页 |
| ·收益质量的特征 | 第17-18页 |
| ·真实性 | 第17页 |
| ·持续性 | 第17页 |
| ·稳定性 | 第17页 |
| ·现金保障性 | 第17-18页 |
| ·成长性 | 第18页 |
| ·结构鲜明性 | 第18页 |
| ·安全性 | 第18页 |
| ·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 ·内部因素 | 第18-19页 |
| ·外部因素 | 第19-20页 |
| 3 公用事业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0-31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20-24页 |
| ·可靠性指标 | 第20页 |
| ·持续性指标 | 第20-21页 |
| ·稳定性指标 | 第21-22页 |
| ·现金保障性指标 | 第22页 |
| ·结构性指标 | 第22页 |
| ·成长性指标 | 第22-23页 |
| ·安全性指标 | 第23-24页 |
| ·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4-31页 |
| ·模型构建方法——因子分析法 | 第24-25页 |
| ·样本选取及数据采集 | 第25-26页 |
| ·模型构建 | 第26-31页 |
| 4 公用事业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实证研究 | 第31-42页 |
| ·样本选取及数据采集 | 第31-32页 |
| ·研究假设 | 第31页 |
| ·样本选取 | 第31-32页 |
| ·数据采集 | 第32页 |
| ·公用事业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总体描述性统计和趋势分析 | 第32-35页 |
| ·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 ·总体趋势分析 | 第33-35页 |
| ·公用事业上市公司五大子行业收益质量比较分析 | 第35-42页 |
| ·公用事业上市公司五大子行业收益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得分汇总及排名情况 | 第35-36页 |
| ·公用事业上市公司五大子行业收益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数及公因子得分比较分析 | 第36-42页 |
| 5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 第42-45页 |
| ·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 ·提高公用事业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相关建议 | 第43-45页 |
| 6 结束语 | 第45-47页 |
| ·本文的贡献 | 第45-46页 |
| ·本文的不足 | 第46页 |
| ·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A 公用事业上市公司 2010-2013年度基础数据汇总表 | 第50-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