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少儿汉语》教材高级阶段综合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一、选题缘起 | 第8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一) 《 国际少儿汉语 》 系列教材研究 | 第8-9页 |
| (二) 儿童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 第9-10页 |
| 三、研究对象 | 第10页 |
| 四、教材评估标准 | 第10-11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 国际少儿汉语 》的考察与分析 | 第12-38页 |
| 一、教学内容 | 第12-31页 |
| (一) 课文 | 第12-20页 |
| (二) 字词 | 第20-28页 |
| (三) 语法点 | 第28-29页 |
| (四) 文化 | 第29-31页 |
| 二、教学方法 | 第31-36页 |
| (一) 体例 | 第31-32页 |
| (二) 练习 | 第32-33页 |
| (三) 课后活动 | 第33-36页 |
| 三、教学材料 | 第36-38页 |
| (一) 配图 | 第36-37页 |
| (二) 配套教材与光盘 | 第37页 |
| (三) 版式与装帧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 国际少儿汉语 》的改进建议 | 第38-41页 |
| 一、规范语言 | 第38页 |
| 二、合理安排话题的分布 | 第38页 |
| 三、调整课文和生词的难度 | 第38-39页 |
| 四、提高词汇的复现频率 | 第39页 |
| 五、完善体例的设计 | 第39-40页 |
| 六、完善课后活动的设计 | 第40页 |
| 七、合理配图 | 第40-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附录 | 第42-51页 |
| 注释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