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文艺美学论文

卢卡奇反物化美学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20页
绪论第20-37页
 一、选题价值第21-23页
 二、研究现状第23-32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24-26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26-32页
 三、研究方法第32-34页
 四、研究框架第34-36页
 五、创新之处第36-37页
第一章 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卢卡奇第37-70页
 第一节 “异化”与“物化”:对人的生存困境之思第37-51页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脉络第38-44页
  二、异化之辨:从马克思到韦伯第44-50页
  三、合理化的批判与商品拜物教的融合第50-51页
 第二节 超越“合理性”的铁笼:对韦伯的重审第51-60页
  一、“合理性”引导下的世界祛魅第52-55页
  二、审美救赎:摆脱工具理性的束缚第55-57页
  三、突围“合理性”铁笼第57-60页
 第三节 从康德走向黑尔格的理论转向第60-70页
  一、新康德主义式的生命哲学第61-65页
  二、新黑格尔主义式的历史哲学第65-70页
第二章 物化与物化意识第70-95页
 第一节 “物”与“物化”之语境与意蕴第70-80页
  一、物化之“物”第71-74页
  二、“物化”范畴的内蕴及基本特征第74-76页
  三、“物化”的具体表征:符号性、客体性、碎片性第76-78页
  四、物化与三种自然第78-80页
 第二节 意识的特殊结构:物化意识第80-88页
  一、物化意识的普遍化与生成第80-82页
  二、物化意识的方法论:对“事实”的崇拜第82-85页
  三、虚假意识:对意识形态的批判第85-88页
 第三节 物化普遍化的美学后果:艺术非人化第88-95页
  一、普列汉诺夫:“社会等价物”的美学尝试第88-90页
  二、“艺术的自身世界就是人的自身世界”第90-92页
  三、德国古典哲学:摆脱物化的可能性尝试第92-95页
第三章 艺术的反物化使命第95-116页
 第一节 艺术:特殊的意识形态第95-104页
  一、“中性”的意识形态第96-99页
  二、艺术:“克服冲突”的意识形态第99-101页
  三、艺术创作的意识:“自由的战士”第101-104页
 第二节 艺术的反物化性质第104-110页
  一、艺术反物化之根源第104-107页
  二、艺术反物化功能的具体表现第107-109页
  三、艺术反物化的途径:陶冶第109-110页
 第三节 席勒:个体反物化的美学尝试第110-116页
  一、艺术:将破碎的人还原成“整体”的人第111-112页
  二、“审美无利害关系”命题第112-113页
  三、艺术、审美与人的心灵第113-116页
第四章 现实主义:“真正的艺术”第116-137页
 第一节 艺术:对现实辩证的反映第116-122页
  一、再现说:辩证的反映论第117-118页
  二、艺术反映论基本特征第118-122页
 第二节 反物化的现实主义第122-129页
  一、“伟大的艺术”:现实主义第122-124页
  二、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第124-126页
  三、现实主义之价值准则:人道主义第126-127页
  四、艺术家的双重“主体性结构”第127-129页
 第三节 “总体性”的现实主义实践第129-137页
  一、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论战第130-132页
  二、现实主义:“总体性”之回归第132-134页
  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第134-137页
第五章 美学人道主义的镜像第137-159页
 第一节 人性:人道主义之起点第137-142页
  一、人是劳动的产物第138-140页
  二、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第140-142页
 第二节 异化与人道主义第142-149页
  一、悲剧:批判资本主义文化的起点第143-146页
  二、希望的“乌托邦”第146-148页
  三、艺术:人的本质力量之对象化第148-149页
 第三节 美学人道主义:“把人提高到人的高度”第149-159页
  一、人道主义之两种形态第150-152页
  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绝望与幻灭第152-155页
  三、“把人提升到人的高度”第155-159页
第六章 反物化的民主之路第159-181页
 第一节 民主与“共同体”命运第159-165页
  一、民主:基于希腊城邦式社会正义的考察第160-161页
  二、“共同体”命运:对“黄金时代”的憧憬第161-163页
  三、政治领域:对自由主义的批判第163-165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化第165-172页
  一、社会主义民主化产生之历史背景第166-167页
  二、“市民社会”与社会主义民主化第167-170页
  三、走出斯大林危机的阴影第170-172页
 第三节 卢卡奇民主观之四个维度第172-181页
  一、伦理政治民主的共同体之维第172-174页
  二、经济基础至上的伦理道德之维第174-176页
  三、意识形态领域的自由审美之维第176-178页
  四、伦理政治民主的多元立场之维第178-181页
第七章 卢卡奇反物化思想之影响第181-204页
 第一节 卢卡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第181-194页
  一、物化批判转向工具理性批判第182-184页
  二、总体性辩证法与否定辩证法第184-188页
  三、批判物化意识的“单向度”理论第188-192页
  四、克服物化的交往行为理论第192-194页
 第二节 卢卡奇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第194-204页
  一、物化理论与日常生活批判第194-197页
  二、对社会主义人道化的诉求第197-200页
  三、基于日常生活批判角度的激进民主观第200-204页
结语第204-207页
附录1 卢卡奇生平年表第207-213页
附录2 卢卡奇重要著作年表第213-218页
参考文献第218-230页
致谢第230-2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32-23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33页

论文共2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为靶标的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一篇: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