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喀什市“民考汉”初中生汉语语感培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18页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综述第11-16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17页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7-18页
第一章 语感概述第18-30页
 第一节 语感的内涵第18-19页
 第二节 语感的特征第19-21页
  一、直觉性第19-20页
  二、个体性第20页
  三、养成性第20-21页
  四、综合性第21页
 第三节 语感的形成机制第21-24页
  一、基于语感图式生成机制第22页
  二、基于“直觉同化”反应机制第22-23页
  三、基于个体的言语经验积累机制第23-24页
 第四节 汉语语感培养的意义第24-27页
  一、有利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第24页
  二、有利于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第24-25页
  三、有利于提高汉语语言能力第25-26页
  四、有利于提高汉语文教学效率第26页
  五、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第26-27页
 第五节 汉语语感培养的原则第27-29页
  一、主体性原则第27-28页
  二、整体性原则第28页
  三、实践性原则第28-29页
  四、开放性原则第29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二章 喀什市民考汉初中生汉语语感培养的问题与成因第30-45页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现状分析第30-35页
  一、研究设计第30-32页
  二、现状分析第32-35页
 第二节 民考汉初中生汉语语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35-44页
  一、学校层面第35-38页
   (一)过于注重学习结果第36-37页
   (二)图书馆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第37页
   (三)汉语语言氛围不够浓厚第37-38页
   (四)汉语文民汉教师比例不协调第38页
  二、教师层面第38-41页
   (一)现代汉语素养较低第38-39页
   (二)缺乏系统的语感理论第39-40页
   (三)语感培养方式单一第40页
   (四)语感评价方式单一第40-41页
   (五)缺乏有效的指导语感培养方法第41页
  三、学生层面第41-44页
   (一)汉语文学习兴趣不浓第41-42页
   (二)母语的干扰第42-43页
   (三)未形成良好的汉语文学习习惯第43-44页
   (四)汉语文课外阅读量不足第44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喀什市民考汉初中生汉语语感培养策略第45-59页
 第一节 学校:汉语语感培养的主场所第45-47页
  一、转变观念,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第45页
  二、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第45-46页
  三、培养浓厚的汉语语言环境第46页
  四、协调汉语文民汉教师比例第46-47页
 第二节 教师:汉语语感培养的引导者第47-56页
  一、提高汉语文教师的现代汉语素养第47-48页
  二、提升汉语文教师的语感理论素养第48-49页
  三、提高学生的认识第49页
  四、提高学生汉语文学习兴趣第49-50页
  五、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语感第50-51页
  六、综合评价汉语语感能力第51-52页
  七、给予学生汉语语感培养方法第52-56页
 第三节 学生:汉语语感培养的主体第56-58页
  一、养成良好的汉语文学习习惯第56-57页
  二、增加汉语文课外阅读量第57-58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喀什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
下一篇: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