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8页 |
1. 绪论 | 第18-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2页 |
·理论背景 | 第18-19页 |
·现实背景 | 第19-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理论意义 | 第22-23页 |
·实践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4-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研究设计 | 第27-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结构安排 | 第28-29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29-32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32-69页 |
·理论基础 | 第32-37页 |
·意义建构理论 | 第32-33页 |
·认知行为理论 | 第33-35页 |
·自我决定理论 | 第35-37页 |
·文献综述 | 第37-68页 |
·体面劳动文献综述 | 第37-50页 |
·敬业度文献综述 | 第50-57页 |
·内在动机文献综述 | 第57-59页 |
·心理需求文献综述 | 第59-64页 |
·主要变量的关系研究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3. 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的意义构建 | 第69-102页 |
·企业一线员工的地位和现状 | 第69-70页 |
·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的意义构建模式 | 第70-72页 |
·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意义构建机制 | 第72-78页 |
·意义构建的内驱机制:需求差异 | 第72-74页 |
·意义构建的心理机制:参照体选择 | 第74-77页 |
·意义构建的社会化机制:共同价值观 | 第77-78页 |
·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概念的构建意义 | 第78-80页 |
·绝对意义 | 第78-79页 |
·相对意义 | 第79-80页 |
·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意义构建方法 | 第80-91页 |
·访谈对象 | 第81-82页 |
·访谈内容 | 第82-84页 |
·访谈资料的整理 | 第84-91页 |
·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的内涵 | 第91-100页 |
·体面劳动必须是有尊严的劳动 | 第92-95页 |
·体面劳动必须是被认可的劳动 | 第95-97页 |
·体面劳动必须是能够被包容的劳动 | 第97-99页 |
·体面劳动必须是充满自信的劳动 | 第9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4. 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量表开发 | 第102-130页 |
·体面劳动感知测量初始题项的建立 | 第102-107页 |
·体面劳动感知题项编制过程 | 第103-105页 |
·体面劳动感知题项编织注意事项 | 第105-107页 |
·体面劳动感知量表数据收集 | 第107-108页 |
·体面劳动感知量表的题项净化 | 第108-114页 |
·体面劳动感知项目T检验 | 第108-111页 |
·体面劳动感知项目相关系数检测 | 第111-112页 |
·体面劳动感知项目信度检测 | 第112-113页 |
·体面劳动感知项目效度检测 | 第113-114页 |
·体面劳动感知量表维度的生成与验证 | 第114-128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114-119页 |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19-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5. 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对敬业度影响模型构建 | 第130-142页 |
·理论模型的推演与形成 | 第130-133页 |
·研究假设 | 第133-141页 |
·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对敬业度影响的主效应 | 第133-136页 |
·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对内在动机的影响 | 第136-137页 |
·企业一线员工内在动机对敬业度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内在动机对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和敬业度的中介效应 | 第138-139页 |
·心理需求对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和敬业度的调节效应 | 第139-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6.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142-186页 |
·研究方法与问卷设计 | 第142-145页 |
·变量设置与测量 | 第142-144页 |
·数据采集与有效性控制 | 第144-145页 |
·小样本数据的项目分析 | 第145-155页 |
·小样本概况 | 第145-147页 |
·独立样本T检验 | 第147-150页 |
·相关系数检验 | 第150-151页 |
·信度检验 | 第151-152页 |
·效度检验 | 第152-155页 |
·大样本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155-162页 |
·样本情况 | 第155-157页 |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 第157-158页 |
·正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测 | 第158-159页 |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159-162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62-172页 |
·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162-172页 |
·假设检验 | 第172-184页 |
·体面劳动感知对敬业度影响的主效应检验 | 第172-174页 |
·体面劳动感知与内在动机的关系 | 第174-177页 |
·内在动机与敬业度的关系 | 第177-178页 |
·中介效应检验 | 第178-181页 |
·心理需求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181-184页 |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184-186页 |
7. 研究结论与对策 | 第186-204页 |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186-194页 |
·揭示了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的内涵 | 第186-187页 |
·开发了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感知的量表的结构维度 | 第187-189页 |
·深化了体面劳动感知对敬业度的影响机理 | 第189-192页 |
·厘清了人口统计变量对相关变量及其维度的影响 | 第192-194页 |
·对策建议 | 第194-202页 |
·政府发挥保障职责,营造体面劳动实现的宏观环境 | 第195-197页 |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成就需求动机 | 第197-200页 |
·一线员工完善工作价值观,提高敬业意识 | 第200-202页 |
·研究局限和展望 | 第202-203页 |
·研究小结 | 第203-204页 |
参考文献 | 第204-213页 |
附录 | 第213-222页 |
附录1 访谈提纲 | 第213-214页 |
附录2 体面劳动感知初始题项 | 第214-218页 |
附录3 体面劳动感知的测量题项 | 第218-219页 |
附录4 体面劳动感知对敬业度影响的调查问卷 | 第219-222页 |
致谢 | 第222-22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2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