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 归因理论在教学应用中的意义研究 | 第11页 |
(二) 归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 | 第11-12页 |
(三) 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研究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归因理论的内涵及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第15-21页 |
一、 归因理论的内涵 | 第15页 |
二、 归因理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第15-21页 |
(一) 对生理心理特征进行归因,进而了解教学对象 | 第15-17页 |
(二) 对传统教学进行归因,进而转变教学理念 | 第17-18页 |
(三) 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进行归因,进而对症下药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归因方式的偏差总结及分析 | 第21-27页 |
一、 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归因方式的偏差总结及分析 | 第22-24页 |
(一) 性格不同造成的归因偏差 | 第22页 |
(二) 性别不同造成的归因偏差 | 第22-23页 |
(三) 成绩优劣造成的归因偏差 | 第23-24页 |
二、 教师在文言文教授中归因方式的偏差总结及分析 | 第24-27页 |
(一) 自我保护性归因偏差 | 第24页 |
(二) 自我贬低性归因偏差 | 第24-25页 |
(三) 固有观念性归因偏差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积极的归因方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 第27-32页 |
一、 积极归因的概念 | 第27-28页 |
二、 积极归因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 第28-30页 |
(一) 积极归因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 第28-29页 |
(二) 积极归因对教师教授文言文的重要性 | 第29-30页 |
三、 积极归因的训练方式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运用积极归因提高高中文言文“教”与“学”的实效性 | 第32-41页 |
一、 了解归因理论,增强积极归因意识 | 第32-33页 |
二、 利用“努力归因”提高文言文“教”与“学”的实效性 | 第33-37页 |
(一) 多种方法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 第33-34页 |
(三) 多角度切入激发学习动机 | 第34-36页 |
(四) 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 第36-37页 |
三、 利用“能力归因”提高文言文“教”与“学”的实效性 | 第37-41页 |
(一) 学生“能力归因”对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的作用 | 第38-39页 |
(二) 教师“能力归因”对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作用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