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创新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19页 |
·积极心理学 | 第13-15页 |
·积极心理学的含义 | 第13页 |
·积极心理学的渊源 | 第13-14页 |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 | 第14-15页 |
·积极心理学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 | 第15页 |
·国外研究 | 第15-16页 |
·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第16-18页 |
·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 第16-17页 |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17页 |
·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17-18页 |
·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19-23页 |
·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促成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变 | 第19页 |
·满足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 | 第19-20页 |
·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 第20页 |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第20-21页 |
·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可行性 | 第21-23页 |
·研究对象的相关性 | 第21页 |
·思想理念的互补性 | 第21-22页 |
·人文关怀目的的一致性 | 第22-23页 |
第四章 以积极心理学视域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 第23-29页 |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 第23-25页 |
·学生价值观、思维方式的急剧变化 | 第23页 |
·学生在学习层面的新情况 | 第23页 |
·学生在心理层面的新情况 | 第23-24页 |
·学生在人际交往层面的新情况 | 第24页 |
·高校教学环境层面的新情况 | 第24-25页 |
·思想政治教育难点 | 第25-26页 |
·学生实际接受效果不佳 | 第25页 |
·思政课教学革新较缓慢 | 第25-26页 |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欠积极 | 第26页 |
·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26-29页 |
·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 | 第26页 |
·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分析 | 第26-29页 |
第五章 借鉴积极心理学探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新路径 | 第29-42页 |
·运用积极情绪体验内容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热情 | 第29-32页 |
·幸福理念启发学生幸福感 | 第29-30页 |
·愉悦体验增加学生积极性 | 第30页 |
·成就理念激发成就感生成 | 第30-31页 |
·兴趣理念引导兴趣的培育 | 第31-32页 |
·运用积极个人特质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品性 | 第32-38页 |
·乐观精神构建积极思想 | 第33页 |
·积极性格舒缓社会压力 | 第33-35页 |
·价值理念明确目标信念 | 第35-36页 |
·积极人际关系促进和谐 | 第36-38页 |
·借鉴积极组织机构理论建构积极的思政学习环境 | 第38-42页 |
·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 第38页 |
·增进学校环境的引导性 | 第38-39页 |
·增添家庭环境的正向性 | 第39-40页 |
·增强社会环境的净化度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