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一、绪论 | 第10-15页 |
| (一)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1、研究的缘起 | 第10-11页 |
| 2、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1、车祸受伤者、失独家庭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2、个案社会工作介入车祸受伤者、失独家庭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支持 | 第15-18页 |
| (一)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5-16页 |
| (二) ABC理论 | 第16-18页 |
| 三、相关理论支持下,社工对车祸受伤者及其家属心理干预的过程 | 第18-34页 |
| (一) 接案 | 第18页 |
| (二) 预估 | 第18-21页 |
| 1、个案背景资料 | 第19-20页 |
| 2、评估 | 第20-21页 |
| (三) 计划 | 第21-22页 |
| 1、目标 | 第21页 |
| 2、介入策略 | 第21-22页 |
| 3、目标完成期限 | 第22页 |
| (四) 介入及个案服务记录 | 第22-30页 |
| 1、第一次访谈:建立基本的专业关系,了解案主的基本信息 | 第22-23页 |
| 2、第二次访谈:解决了案主缓解疼痛的需求同时了解其医疗费的情况 | 第23-24页 |
| 3、第三次访谈:鼓励案主参与“此时此地”的事情 | 第24-25页 |
| 4、第四次访谈:提供关于事故责任认定书的知识及处理案主不理性认知 | 第25-26页 |
| 5、第五次访谈:哀伤辅导过程中处理案主K的非理性认知 | 第26-28页 |
| 6、第六次访谈:链接资源,为案主夫妇寻求社会支持 | 第28-29页 |
| 7、第七次访谈:案主夫妇接受现实,开始规划出院后的生活 | 第29-30页 |
| (五) 结案 | 第30-31页 |
| (六) 反思 | 第31-34页 |
| 四、总结 | 第34-38页 |
| (一) 社工在车祸受伤者及其家属心理干预中的角色定位 | 第34-36页 |
| (二) 个案社会工作技巧与经验总结 | 第36-38页 |
| 1、重视第一次会面,认真做好服务计划 | 第36-37页 |
| 2、善用同理心技巧 | 第37页 |
| 3、适当保密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附录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