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三) 研究目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四)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武汉市“入园难”的现状 | 第19-27页 |
(一) 武汉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 | 第19-24页 |
1. 学前教育发展规模 | 第19-20页 |
2. 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与托保费收取境况 | 第20-22页 |
3. 学前教育办学条件与教师队伍情况 | 第22-23页 |
4. 学前教育管理机构 | 第23-24页 |
(二) 武汉市“入园难”问题的“难”点 | 第24-25页 |
1. 进公办园难 | 第24-25页 |
2. 进优质示范园难 | 第25页 |
3. 就近入园难 | 第25页 |
4. 进合格的幼儿园难 | 第25页 |
(三) 武汉市形成“入园难”问题的原因 | 第25-27页 |
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 第25-26页 |
2. 国家政策导向存在问题 | 第26页 |
3. 民办园以经济利益为导向 | 第26页 |
4. 管理部门认识的模糊 | 第26-27页 |
二、当前武汉市解决“入园难”措施述评 | 第27-32页 |
(一) 武汉市解决“入园难”问题的方式 | 第27-29页 |
1.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 第27页 |
2. 加强示范园建设 | 第27-28页 |
3. 规范民办园管理 | 第28页 |
4. 提升教师素养 | 第28页 |
5. 采取学前教育资助 | 第28-29页 |
(二) 武汉市解决“入园难”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1. 办园体制的不合理 | 第29页 |
2. 经费来源不足 | 第29-30页 |
3. 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 第30-31页 |
4. 教育资助体系没形成 | 第31页 |
5. 管理力量薄弱 | 第31-32页 |
三、国内外经验对武汉市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启示 | 第32-37页 |
(一) 国内其他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经验对武汉市解决“入园难”的启示 | 第32-34页 |
1. 坚持政府主导,办普惠性和公益性幼儿园 | 第32-33页 |
2. 提升师资队伍质量,落实幼儿园的保教水平 | 第33页 |
3. 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加强监督管理职能 | 第33页 |
4. 引导民办幼儿园发展,满足多样化需求 | 第33-34页 |
(二)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经验对武汉市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启示 | 第34-37页 |
1. 通过立法强化政府责任 | 第34页 |
2. 加大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 第34-35页 |
3. 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养 | 第35页 |
4. 引导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 第35页 |
5. 建立完善教育资助体系 | 第35-37页 |
四、武汉市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建议 | 第37-41页 |
(一) 完善办园机制 | 第37-38页 |
1. 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办园机制 | 第37页 |
2. 办好武汉市公办园,规范并扶持民办园 | 第37-38页 |
(二) 拓展经费来源 | 第38页 |
1. 加大财政性经费投入 | 第38页 |
2. 吸引民间资本公私合办 | 第38页 |
(三) 扩充教师队伍 | 第38-39页 |
1. 建全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 第38-39页 |
2. 完善教师编制标准,提升幼儿教师地位 | 第39页 |
(四) 增加管理力量 | 第39-41页 |
1. 健全地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并落实到位 | 第39页 |
2. 恢复并发展各级学前教育管理机构 | 第39-40页 |
3. 建立健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