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7-10页 |
(一) 问题缘起 | 第7-9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9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问题界定和核心概念 | 第10-11页 |
(一) 问题界定 | 第10页 |
(二) 核心概念 | 第10-11页 |
三、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 | 第11-14页 |
(一) 国外研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 | 第12-13页 |
(三) 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幼儿美术欣赏对话教学的基本范畴 | 第15-19页 |
一、幼儿美术欣赏对话教学的内容范畴 | 第15-16页 |
(一)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国名作 | 第15页 |
(二) 具有典型民族特征的艺术作品 | 第15-16页 |
(三) 贴近幼儿已有经验的自然景物 | 第16页 |
(四) 融入幼儿日常生活的美好事物 | 第16页 |
二、幼儿美术欣赏对话教学的目标范畴 | 第16-19页 |
(一) 2-3岁阶段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目标 | 第17页 |
(二) 3-4岁阶段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目标 | 第17页 |
(三) 4-5岁阶段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目标 | 第17-18页 |
(四) 5-6岁阶段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目标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幼儿美术欣赏对话教学的主要类型 | 第19-25页 |
一、教师与作品目标性对话 | 第19-20页 |
(一) 教师在对话中把握作品的基本层次 | 第19-20页 |
(二) 教师在对话中明确作品的欣赏目标 | 第20页 |
二、幼儿与作品自主性对话 | 第20-23页 |
(一) 提供幼儿与作品对话的时间与空间 | 第21页 |
(二) 解读幼儿与作品对话的现状与需求 | 第21-23页 |
三、教师与幼儿有效性对话 | 第23-25页 |
(一) 平等中的师幼对话 | 第23页 |
(二) 鼓励中的师幼对话 | 第23-24页 |
(三) 体验中的师幼对话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幼儿美术欣赏对话教学的应用策略 | 第25-42页 |
一、对话教学的设计策略 | 第25-27页 |
策略一:建立师幼平等的对话关系 | 第25-26页 |
策略二:创设轻松适宜的对话环境 | 第26页 |
策略三:提供充分自主的欣赏时间 | 第26-27页 |
策略四:拓宽情感体验的欣赏内容 | 第27页 |
二、对话教学的组织策略 | 第27-37页 |
策略一:集体研究确立欣赏元素 | 第27-29页 |
策略二:重视前期经验与后期延伸 | 第29-33页 |
策略三:客观性评价幼儿的对话 | 第33-35页 |
策略四: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 | 第35-36页 |
策略五:关注多活动与多领域整合 | 第36-37页 |
三、对话教学的提问策略 | 第37-42页 |
策略一:选择提问内容 | 第37-38页 |
策略二:引导幼儿学会提问 | 第38-40页 |
策略三:提问与追问结合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幼儿美术欣赏对话教学的研究效果 | 第42-55页 |
一、案例分析美术欣赏对话教学的优势 | 第42-46页 |
(一) 观察的条件与设计 | 第43-44页 |
(二) 观察的过程与分析 | 第44-46页 |
二、幼儿美术欣赏对话教学促教师专业素养提高 | 第46-50页 |
(一) 美术欣赏教学利于提高教师审美素质 | 第46页 |
(二) 美术欣赏教学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实践 | 第46-47页 |
(三) 美术欣赏教学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 第47-50页 |
三、幼儿美术欣赏对话教学促幼儿能力提高 | 第50-55页 |
(一) 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提升幼儿审美能力 | 第50-53页 |
(二) 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提升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 第53-54页 |
(三) 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提升幼儿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