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约翰生·亨利《历史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2页
第一章 《历史教学法》的缘起与引进第12-20页
 第一节 缘起第12-15页
 第二节 引进第15-20页
第二章 《历史教学法》的内容第20-48页
 第一节 目的观第20-24页
  一、认为目的制定的依据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第20-21页
  二、质疑历史教学目的中的“实用论”与“教训论”第21-22页
  三、探寻历史教育的特殊目的——“了解我们社会性的世界第22-24页
 第二节 课程观第24-30页
  一、肯定了历史课程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的可存性第25-26页
  二、探明了各年级历史课程的分配依据第26-29页
  三、阐述了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第29-30页
 第三节 教材观第30-38页
  一、教科书的分类第31-32页
  二、教科书的表达第32-34页
  三、教科书的使用第34-37页
  四、教科书的延续——参考书第37-38页
 第四节 教学观第38-45页
  一、历史教学的根本原则——使过去成为真的第38-40页
  二、历史教学的资源——不限于教科书第40-43页
  三、历史教学的入手途径——传记与社群第43-45页
 第五节 评价观第45-48页
  一、评价的目的第45-46页
  二、评价的内容第46-47页
  三、评价方式第47-48页
第三章 《历史教学法》对中国的影响第48-60页
 第一节 对民国历史教育改革的影响第49-50页
 第二节 对历史课程标准的影响第50-53页
 第三节 对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影响第53-57页
 第四节 对历史教育学科体系建立的影响第57-60页
第四章 《历史教学法》对当今的启示与借鉴第60-69页
 第一节 历史教育与时代性问题第60-62页
 第二节 外来史观的本土化问题第62-66页
 第三节 历史教育的历史学科性问题第66-69页
结语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初中平面几何中怎样构造辅助图形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