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6-17页 |
·战略联盟理论 | 第17页 |
·核心能力理论 | 第17-18页 |
·知识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知识吸收能力 | 第19-20页 |
·知识整合及联盟创新绩效 | 第20-22页 |
·联盟企业知识转移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综述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吸收能力的高技术联盟企业知识整合机理与模型 | 第26-43页 |
·企业吸收能力的基本分析 | 第26-30页 |
·吸收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 第26页 |
·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吸收能力模型 | 第27-29页 |
·吸收能力的衡量指标 | 第29-30页 |
·基于吸收能力的高技术联盟企业知识整合机理 | 第30-34页 |
·知识与知识整合的界定 | 第30-31页 |
·联盟企业知识整合过程 | 第31-32页 |
·知识整合方式与途径 | 第32-33页 |
·知识折旧与更新 | 第33-34页 |
·知识整合波动规律 | 第34页 |
·基于吸收能力的高技术联盟企业知识整合模型 | 第34-39页 |
·联盟企业知识整合风景模型 | 第34-36页 |
·联盟企业知识整合特性 | 第36-39页 |
·基于吸收能力的高技术联盟企业知识整合绩效 | 第39-41页 |
·知识整合水平的衡量指标 | 第39页 |
·知识整合协同效应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基于吸收能力的高技术联盟企业知识整合实证研究 | 第43-65页 |
·样本选取及其相关数据 | 第43-45页 |
·样本选取 | 第43页 |
·TD-SCDMA 产业联盟背景及其企业数据 | 第43-45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45-60页 |
·TD-SCDMA 联盟企业知识整合水平检验 | 第45-51页 |
·TD-SCDMA 联盟企业知识整合特性实证 | 第51-57页 |
·TD-SCDMA 联盟企业知识整合协同效应实证 | 第57-60页 |
·实证研究小结与管理建议 | 第60-64页 |
·实证研究小结 | 第60-61页 |
·联盟企业知识整合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61-63页 |
·管理建议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