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基于信息技术的交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6-7页
详细摘要第7-15页
1 概述第15-23页
   ·课题的背景第15-17页
     ·交通问题成因第16页
     ·交通问题解决方法第16-17页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7页
   ·研究内容第17-20页
     ·以机制创新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第18-20页
     ·基于仿真的面向服务型交通管理决策机制研究第20页
     ·动态交通管理的信息共享技术第20页
   ·技术路线第20-21页
   ·论文结构第21-23页
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3-33页
   ·理论基础第23-26页
     ·信息技术第23页
     ·智能交通系统第23-24页
     ·地理信息系统第24-25页
     ·交通需求管理第25-2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6-2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7-31页
     ·ITS应用研究第27-28页
     ·理论研究第28-31页
   ·文献评述第31-33页
3 基于信息技术的交通管理机制研究第33-49页
   ·道路交通系统的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第33-36页
     ·广义的交通规划与管理第34-35页
     ·主动性交通管理第35-36页
   ·交通系统管理与社会服务第36-38页
     ·宏观规划与管理模型第37页
     ·人-车-路的管理第37-38页
   ·基于信息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运行流程第38-44页
     ·交通系统管理机制的逻辑架构第39-40页
     ·交通系统管理机制的物理架构第40-42页
     ·交通系统管理的业务流程第42页
     ·基于信息的交通管理决策第42-44页
   ·面向服务的交通管理仿真模型研究第44-49页
     ·动态需求管理第44-45页
     ·基于仿真的交通控制与诱导第45-49页
4 基于信息技术的道路交通管理创新机制设计第49-91页
   ·基于GIS的交通信息处理第49-63页
     ·交通信息采集第50-54页
     ·基于GIS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第54-58页
     ·交通数据融合第58-63页
   ·路面交通状态分析第63-76页
     ·道路运行状态判断机制第63-64页
     ·基于感应线圈的时间平均速度第64-65页
     ·基于浮动车的路段区间平均速度第65-69页
     ·浮动车数据、定点数据与道路交通参数的融合方法第69-71页
     ·浮动车实验结果及对比分析第71-76页
   ·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与公平第76-82页
     ·基于信息技术的道路利用效率研究第77-80页
     ·基于信息技术的公交优先第80-82页
   ·基于信息技术的道路畅通性评价机制第82-91页
     ·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指标第83-85页
     ·路段运行状态判定第85-91页
5 基于信息技术的交通需求管理机制第91-111页
   ·交通需求管理第91-95页
     ·可持续发展的交通需求管理第92-93页
     ·需求管理的分类第93-95页
   ·交通需求管理的机制第95-98页
     ·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第96-97页
     ·交通需求管理的信息发布手段第97-98页
   ·公交优先第98-100页
     ·路权优先第98-99页
     ·公交信号优先第99-100页
   ·基于系统最优的交通控制与诱导模型第100-111页
     ·交通控制系统第100页
     ·交通诱导系统第100-102页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第102页
     ·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关系第102-103页
     ·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结合第103-104页
     ·基于系统最优的区域实时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第104-109页
     ·交通诱导信息有效性分析第109-111页
6 基于仿真的交通管理决策机制第111-147页
   ·交通管理决策机制第111页
   ·面向服务的交通仿真模型第111-127页
     ·交通仿真技术的发展第112-114页
     ·交通仿真模型工作流程第114-116页
     ·交通仿真模型的输入数据第116-118页
     ·交通仿真模型的输出数据第118-119页
     ·交通仿真模型的建立第119-127页
   ·交通控制与诱导的决策机制第127-129页
   ·公交优先的仿真第129-141页
     ·优先控制的方法第130-133页
     ·模型中优先控制的实现第133-141页
   ·绿波协调第141-147页
     ·协调控制的方式第142页
     ·协调控制的参数第142-143页
     ·信号配时参数设计第143-145页
     ·绿波系统的仿真第145-147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47-149页
   ·结论第147页
   ·创新点第147-148页
   ·展望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5页
致谢第155-15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7-159页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59页
主要获奖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双质体振动的主动活化料仓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