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详细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5页 |
1 绪论 | 第15-39页 |
·研究背景 | 第15-25页 |
·城市公共空间安全现状 | 第15-17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现状 | 第17-22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 第22-2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5-35页 |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研究现状 | 第25-30页 |
·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研究现状 | 第30-34页 |
·文献评述 | 第34-35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5-36页 |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35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35-36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2 理论基础研究 | 第39-57页 |
·安全管理理论 | 第39-44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44-49页 |
·外部性的含义及数学表达 | 第44-45页 |
·外部性理论的发展演化 | 第45-46页 |
·外部性的分类及度量 | 第46-49页 |
·管制理论 | 第49-53页 |
·管制的含义和主体 | 第49-50页 |
·管制理论的发展 | 第50-51页 |
·管制的分类 | 第51-52页 |
·管制的目标 | 第52-53页 |
·博弈论 | 第53-56页 |
·博弈论基础 | 第53-54页 |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 第54-55页 |
·博弈的基本类型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3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及其外部性 | 第57-75页 |
·城市地下空间的特点及产权界定 | 第57-59页 |
·城市地下空间的特点 | 第57页 |
·城市地下空间的产权界定 | 第57-59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的内涵界定 | 第59-61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的外部性表现及特征 | 第61-64页 |
·安全外部性 | 第61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的外部性表现 | 第61-62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的外部性特征 | 第62-63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负外部性产生的根源 | 第63-64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外部性的微观分析 | 第64-67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外部性的治理 | 第67-73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外部性的控制模型 | 第67-71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外部性的治理措施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4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的政府管制 | 第75-99页 |
·政府管制的理论依据 | 第75-84页 |
·政府管制的需求 | 第75-77页 |
·政府管制的供给 | 第77-84页 |
·政府管制机构与经营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 第84-92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制措施 | 第92-94页 |
·行政法规 | 第92-93页 |
·经济政策 | 第93-94页 |
·政府安全管制的经济分析 | 第94-96页 |
·制定安全标准的依据 | 第94-95页 |
·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 第95-96页 |
·政府管制的经济效应 | 第96-98页 |
·政府安全管制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96-97页 |
·政府安全管制的投资回报分析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5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的企业管理 | 第99-123页 |
·城市地下空间经营企业的安全投入 | 第99-101页 |
·经营企业安全投入的动力 | 第99页 |
·安全的产出效益分析 | 第99-101页 |
·企业的安全管理 | 第101-120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模式 | 第102-115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 第115-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3页 |
6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的制度分析与设计 | 第123-145页 |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的制度缺陷 | 第123-124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124-126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的委托代理分析 | 第126-129页 |
·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中的市民——委托人与消费者 | 第127-128页 |
·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中的政府——代理人与委托人 | 第128页 |
·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中的企业——提供者与代理人 | 第128-129页 |
·地下空间安全管理中的租户——代理人与委托人 | 第129页 |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博弈分析 | 第129-140页 |
·博弈基本模型 | 第130-132页 |
·第一级委托代理——市民与政府 | 第132-133页 |
·第二级委托代理——政府与经营企业 | 第133-135页 |
·第三级委托代理——经营企业与租户 | 第135-140页 |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的制度设计 | 第140-144页 |
·制度设计路径之一——基于委托代理的视角 | 第141-142页 |
·制度设计路径之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 第142-143页 |
·制度设计路径之三——企业内部安全制度创新 | 第143页 |
·制度设计路径之四——企业外部安全制度创新 | 第143-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45-149页 |
·主要结论 | 第145-146页 |
·创新点 | 第146页 |
·展望 | 第146-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5页 |
致谢 | 第155-157页 |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