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详细摘要 | 第6-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6页 |
1 引言 | 第16-26页 |
·课题背景 | 第16-22页 |
·料仓贮料的发展 | 第16页 |
·料仓给料形式及技术 | 第16-19页 |
·料仓料拱的形成及原因 | 第19-20页 |
·现场破拱方法 | 第20-22页 |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2 料仓物料活化理论的研究 | 第26-62页 |
·物料的贮存 | 第26-31页 |
·物料贮存的作用及分类 | 第26-27页 |
·料仓内物料的流动形式 | 第27-31页 |
·料仓形式的确定和料仓容积设计 | 第31-34页 |
·料仓物料贮存的故障及原因 | 第34-36页 |
·物料的偏析 | 第34-35页 |
·粉体静态拱 | 第35-36页 |
·料仓内物料的应力和流动状态分析 | 第36-48页 |
·料仓经典应力分析 | 第36-39页 |
·料仓内物料流动状态分析 | 第39-48页 |
·料仓物料活化机理 | 第48-61页 |
·现有技术及原理 | 第48-51页 |
·基于双质体振动的主动活化料仓物料理论 | 第51-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3 基于双质体振动的主动活化物料系统的研究 | 第62-82页 |
·基于双质体振动的主动活化物料系统的组成 | 第62页 |
·料仓卸料口及减压梁的设计 | 第62-65页 |
·料仓卸料口设计 | 第63-64页 |
·料仓减压梁的分析 | 第64-65页 |
·双质体亚共振活化振动给料机的结构分析及设计 | 第65-81页 |
·双质体亚共振结构分析 | 第65-66页 |
·双质体亚共振活化振动给料机的结构 | 第66-77页 |
·隔振单元系统分析 | 第77-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4 活化振动给料机的工作原理和动力学研究 | 第82-112页 |
·活化振动给料机工作原理 | 第82-92页 |
·双质体振动系统分析 | 第83-84页 |
·亚共振原理分析 | 第84-92页 |
·活化振动给料机动力学分析与参数计算 | 第92-107页 |
·给料机振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92-103页 |
·活化振动给料机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 第103-107页 |
·活化振动给料机工艺参数选择 | 第107-109页 |
·抛掷指数Kv的选择 | 第107页 |
·振动方向的选择 | 第107-108页 |
·振幅和频率的选择 | 第108页 |
·给料机长度和宽度的选择 | 第108页 |
·物料结合系数 | 第108-109页 |
·基于MATLAB中SIMULINK的活化振动给料机的仿真分析 | 第109-111页 |
·MATLAB中Simulink仿真软件简介 | 第109页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09-110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5 基于振动的活化物料系统的实验研究 | 第112-138页 |
·实验目的和理论基础 | 第112-113页 |
·实验目的 | 第112-113页 |
·实验理论基础 | 第113页 |
·实验方法的设计 | 第113-115页 |
·空载实验方法 | 第113页 |
·负载实验方法 | 第113-115页 |
·实验系统的组成 | 第115-129页 |
·空载实验系统 | 第115-116页 |
·负载实验系统 | 第116-119页 |
·活化振动给料机(1.2m×1.2m)实验样机的设计 | 第119-125页 |
·实验其他相关设备及软件 | 第125-129页 |
·实验程序及结果的分析 | 第129-137页 |
·空载实验 | 第129-133页 |
·负载实验 | 第133-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0页 |
·结论 | 第138页 |
·创新点 | 第138-139页 |
·展望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作者简介 | 第14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5页 |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145页 |
主要获奖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