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飞行控制系统与导航论文--导航论文--导航系统论文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研究状况与优点第9-11页
   ·初始对准技术概述第11页
   ·初始对准技术研究现状第11-14页
     ·惯导系统误差模型及算法第11-13页
     ·状态估值方法第13-14页
     ·传递对准第14页
   ·课题研究意义和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原理第16-28页
   ·坐标系的定义第16-17页
   ·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第17-18页
   ·载体非质心处的比力方程第18-21页
   ·六加速度计的安装方式第21-23页
   ·线加速度和角速度的解算第23-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自对准技术研究第28-41页
   ·传统惯导系统自对准的一般要求和原理第28-30页
     ·初始对准的一般要求第28-29页
     ·捷联系统初始对准的原理第29-30页
   ·无陀螺捷联惯导自对准技术研究第30-38页
     ·基于载体运动的无陀螺捷联惯导自主式初始对准方法研究第30-36页
     ·基于加速度计组合的单轴旋转式无陀螺捷联惯导自主式初始对准技术研究第36-38页
   ·自对准方案待解决的问题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技术研究第41-63页
   ·传递对准技术简介第41-42页
   ·误差传播方程第42-50页
     ·姿态误差角分析第42-43页
     ·速度误差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3-46页
     ·主/子惯导系统间失调角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6-50页
   ·传递对准的匹配量第50-56页
     ·速度匹配量第50页
     ·角速度匹配量第50-51页
     ·姿态角匹配量第51-54页
     ·姿态阵匹配量第54-56页
   ·传递对准系统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的建立第56-59页
     ·状态方程的建立第56-58页
     ·观测方程的建立第58-59页
   ·卡尔曼滤波技术第59-62页
     ·卡尔曼滤波理论第59页
     ·离散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第59-62页
     ·连续系统卡尔曼滤波方程第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仿真分析第63-71页
   ·模拟仿真计算流程第63-65页
   ·仿真计算模块第65-66页
     ·使用的坐标系及其转换关系第65页
     ·仿真条件第65-66页
     ·滤波器的初始值第66页
   ·仿真结果研究第66-70页
     ·仿真曲线第66-70页
     ·结果分析第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企业文化对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BC集团基于职能的薪酬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