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提出问题 | 第1-12页 |
一、来自校园内部的事实记录 | 第7页 |
二、当前有关高中生心理压力问题的相关报道 | 第7-8页 |
三、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 第8-9页 |
四、当前社会和教育背景 | 第9-10页 |
(一) 背景材料 | 第9-10页 |
(二) 农村示范性高中特点 | 第10页 |
五、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第二部分 国内外有关中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一、有关“心理压力”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12-16页 |
(一) 心理压力的概念 | 第12-14页 |
(二) 有关青少年心理压力源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 有关心理压力反应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四) 有关中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16页 |
二、有关中学生心理压力及其相关内容的实践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三、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和基本假设 | 第17-19页 |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一、理论研究部分 | 第19-21页 |
(一) 咨询个案分析法 | 第19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19-20页 |
(三) 研究被试 | 第20-21页 |
(四) 研究过程与数据的处理 | 第21页 |
二、实践研究部分 | 第21-22页 |
第四部分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22-35页 |
一、农村示范性高中学生心理压力调查总体状况统计结果 | 第22-25页 |
(一) 不同压力来源对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程度总体统计 | 第22-23页 |
(二) 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状况的总体统计 | 第23-24页 |
(三) 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状况的总体统计 | 第24-25页 |
二、农村示范性高中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在不同年级群体间的差异统计结果 | 第25-27页 |
(一) 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压力源差异状况 | 第25-26页 |
(二) 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差异状况 | 第26页 |
(三) 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应对差异状况 | 第26-27页 |
三、农村示范性高中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心理压力差异状况统计 | 第27-29页 |
(一) 压力源对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心理的影响程度差异状况 | 第27-28页 |
(二) 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心理压力反应差异状况 | 第28页 |
(三) 不同成绩水平学生间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差异比较 | 第28-29页 |
四、农村示范性高中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压力差异状况统计 | 第29-30页 |
五、本课题理论研究部分的综合讨论分析 | 第30-35页 |
(一) 关于农村示范性高中学生心理压力的现状探讨 | 第30-33页 |
(二) 关于农村示范性高中心理教育现状和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探讨 | 第33-35页 |
第五部分 构建缓解农村示范性高中学生过重心理压力的心理教育模式及其相应实践措施的运用 | 第35-42页 |
一、缓压心理教育模式的构建 | 第35-36页 |
(一) 建模的哲学依据 | 第35页 |
(二) 建模的教育学、心理学依据 | 第35-36页 |
(三) 缓解农村示范性高中学生过重心理压力的心理教育理论模式 | 第36页 |
二、实践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教育措施 | 第36-39页 |
(一) 加强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训,降低父母压力源带来的不良影响 | 第36-37页 |
(二) 开设“成长启示课”和多种形式的团体心理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优化思维方式,提高自我缓压能力 | 第37-38页 |
(三) 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及时有针对性的排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压力 | 第38页 |
(四) 注重校园文化的心理教育氛围,为学生缓解压力开辟多维空间 | 第38-39页 |
(五) 帮助一线教师更新心理教育理念,减少师源性压力对学生的影响 | 第39页 |
三、缓压教育措施的效果评价 | 第39-42页 |
(一) 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 第39-40页 |
(二)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 第40页 |
(三) 与周围同类兄弟学校比较,学生整体成绩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 第40页 |
(四) 心理教育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 第40-42页 |
第六部分 结论和有关建议 | 第42-44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2页 |
二、有关建议 | 第42-44页 |
第七部分 研究的局限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 第44-46页 |
一、研究的局限 | 第44页 |
二、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44-46页 |
注释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一: 农村示范性高中学生心理压力调查问卷 | 第50-53页 |
附录二: 学生咨询辅导记录表 | 第53-54页 |
附录三: 家长培训资料 | 第54-59页 |
附录四: 实践效果文献资料 | 第59-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