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机平台的实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目录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 ·课题背景 | 第8页 |
| ·下渣检测技术 | 第8-11页 |
| ·原理 | 第9页 |
| ·优点 | 第9-10页 |
| ·国内外进展 | 第10页 |
| ·浙大系统的使用效果 | 第10-11页 |
| ·基于虚拟机的实时系统 | 第11-12页 |
| ·概述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本设计的特点 | 第12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第2章 实时性虚拟机 | 第15-27页 |
| ·虚拟机 | 第15-19页 |
| ·概述 | 第15-17页 |
| ·Java虚拟机(JVM) | 第17-18页 |
| ·NET虚拟机(CLI) | 第18-19页 |
| ·实时系统 | 第19-21页 |
| ·概述 | 第19页 |
| ·实时操作系统 | 第19-21页 |
| ·虚拟机实时性探讨 | 第21-25页 |
| ·硬件层次 | 第21-24页 |
| ·硬件支持 | 第21-22页 |
| ·硬件实现 | 第22-24页 |
| ·虚拟机层次 | 第24-25页 |
| ·软件层次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3章 “软”实时技术 | 第27-38页 |
| ·状态机 | 第27-28页 |
| ·内存管理 | 第28-34页 |
| ·概述 | 第28-30页 |
| ·显式申请和显式释放 | 第28-29页 |
| ·引用计数 | 第29页 |
| ·自动内存管理 | 第29-30页 |
| ·基于.NET的自动内存管理 | 第30-32页 |
| ·对象分配 | 第30-31页 |
| ·对象释放 | 第31-32页 |
| ·实时性垃圾收集 | 第32-34页 |
| ·自动内存管理 | 第32页 |
| ·基于代的垃圾收集 | 第32-33页 |
| ·自适应收集器 | 第33-34页 |
| ·智能垃圾收集 | 第34-37页 |
| ·状态注册 | 第34-35页 |
| ·状态转换 | 第35页 |
| ·内存信息采集 | 第35页 |
| ·智能决策 | 第35-37页 |
| ·激活方式 | 第36页 |
| ·智能算法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8-58页 |
| ·系统结构和硬件部分 | 第38-42页 |
| ·系统结构 | 第38-39页 |
| ·硬件部分 | 第39-42页 |
| ·传感器线圈 | 第39页 |
| ·下渣检测器 | 第39-41页 |
| ·数据采集卡 | 第41-42页 |
| ·下渣检测软件 | 第42-52页 |
| ·软件结构 | 第42-46页 |
| ·模块整体描述 | 第43-44页 |
| ·数据显示模块 | 第44页 |
| ·数据存储模块 | 第44-45页 |
| ·软件测试模块 | 第45页 |
| ·系统配置模块 | 第45-46页 |
| ·算法分析 | 第46-52页 |
| ·数据采集 | 第46-47页 |
| ·数据处理 | 第47-50页 |
| ·信号特征分析 | 第49-50页 |
| ·数据存储 | 第50-51页 |
| ·数据显示 | 第51-52页 |
| ·智能垃圾收集的应用 | 第52-57页 |
| ·自动垃圾收集的影响 | 第52-53页 |
| ·状态图描述 | 第53页 |
| ·智能垃圾收集 | 第53-55页 |
| ·用户交互状态 | 第54页 |
| ·数据采集状态 | 第54-55页 |
| ·应用效果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课题小结 | 第58-66页 |
| ·软件功能介绍 | 第58-64页 |
| ·运行界面 | 第58-59页 |
| ·运行模式 | 第59-60页 |
| ·数据显示 | 第60-61页 |
| ·数据管理 | 第61页 |
| ·数据查询 | 第61-62页 |
| ·数据打印 | 第62-64页 |
| ·现场运行情况 | 第64-66页 |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6-69页 |
| ·总结 | 第66-67页 |
| ·未来展望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