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政策依据及其实施内容探讨 | 第8-13页 |
(一) 提出“和谐教育”的历史背景 | 第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8-9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9页 |
(四) 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案 | 第9-10页 |
(五) 和谐教育的内容 | 第10页 |
(六) 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三大要素 | 第10-12页 |
(七) 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重点 | 第12-13页 |
二、番禺区实施中小学和谐教育的现实条件 | 第13-23页 |
(一) “五大措施”体现了政府部门重视实施和谐教育 | 第13-15页 |
(二) 和谐教育思想在学校办学特色中的体现 | 第15-23页 |
三、番禺区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基本思路 | 第23-27页 |
(一) 和谐教育的基本原则 | 第23-24页 |
(二) 和谐教育的实施方向 | 第24-25页 |
(三) 和谐教育主要形式为“潜移默化” | 第25-26页 |
(四) 和谐教育的目标 | 第26-27页 |
四、番禺区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案例研究 | 第27-42页 |
(一) 德兴小学“心意文化”教育系列活动 | 第27-37页 |
(二) 化龙中学“孔子文化”教育系列活动 | 第37-42页 |
五、番禺区实施中小学和谐教育的存在问题 | 第42-45页 |
(一) 教师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有待提高 | 第42-43页 |
(二)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 第43页 |
(三) 信息渠道不多,社会成员教育信息不对称 | 第43页 |
(四) 贫困学生上学仍然存在部分经费问题有待解决 | 第43-44页 |
(五) 社会对办学水平的评价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 | 第44页 |
(六) 课程内容与社会需要及学生年龄特点有不相符之处 | 第44页 |
(七) 家庭对教育的理解不足 | 第44-45页 |
六、番禺区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 第45-55页 |
(一) 在政府教育局层面上 | 第45-49页 |
(二) 在学校的层面上 | 第49-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