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激活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 第11-18页 |
第一节 传统的语文课堂 | 第11-12页 |
一、模式化 | 第11页 |
二、静态化 | 第11页 |
三、教条化 | 第11-12页 |
四、单一化 | 第12页 |
第二节 当代中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12-15页 |
一、当代中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二、成因剖析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提出该题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 第15-16页 |
一、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 第15-16页 |
二、体现语文课程的双重性质 | 第16页 |
三、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激活中学语文课堂”概念的界定 | 第18-22页 |
第一节 “激活中学语文课堂”的概念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激活中学语文课堂”的注意事项 | 第19-21页 |
一、课堂上的“活”与常规训练相结合 | 第19页 |
二、课堂教学的“活”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 第19-20页 |
三、课堂教学的“活”与“预设”、“生成”相结合 | 第20-21页 |
四、课堂教学的“活”与教师的课堂调控相结合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个方面——教师方面 | 第22-36页 |
第一节 教师的状态 | 第22-25页 |
一、外貌精神 | 第22-23页 |
二、激情燃烧 | 第23-24页 |
三、人格高尚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教师的“语文”能力 | 第25-31页 |
一、口头言语能力 | 第25-27页 |
二、阅读能力 | 第27页 |
三、书面表达能力 | 第27-28页 |
四、体态语言能力 | 第28-31页 |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能力 | 第31-35页 |
一、研读教材的能力 | 第31-32页 |
二、设计教学的能力 | 第32-33页 |
三、组织教学的能力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另一个方面——课堂环节 | 第36-59页 |
第一节 朗读技巧 | 第36-42页 |
一、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和任务 | 第36-37页 |
二、朗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 第37-38页 |
三、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方法 | 第38-42页 |
第二节 提问技术 | 第42-48页 |
一、提问注意点 | 第43-47页 |
二、提问的作用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内容丰富 | 第48-52页 |
一、灵巧有效安排课前三分钟 | 第48-49页 |
二、课堂适当添加课外知识,课外辅助课内 | 第49-50页 |
三、课外拓展寻找衔接点,语文联系生活实际 | 第50-51页 |
四、注意点:内容丰富并非内容面面俱到 | 第51-52页 |
第四节 方法多样 | 第52-55页 |
一、创设情境法 | 第52-53页 |
二、巧用媒体法 | 第53-54页 |
三、小组合作法 | 第54-55页 |
四、先学后教法 | 第55页 |
第五节 交流多向:互动教学 | 第55-58页 |
一、互动教学的含义 | 第56页 |
二、互动教学的方式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