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内容和创新点 | 第8-9页 |
一、研究的方法、内容 | 第8-9页 |
二、创新点 | 第9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国外学者的观点 | 第9-10页 |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 | 第10-12页 |
第四节 管理层收购相关理论 | 第12-16页 |
一、财富创造论 | 第12-14页 |
二、财富转移论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管理层收购概述 | 第16-21页 |
第一节 管理层收购的定义及发展 | 第16-17页 |
一、管理层收购的概念 | 第16页 |
二、管理层收购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管理层收购的动因分析 | 第17-18页 |
一、我国管理层收购的政策性动因 | 第17页 |
二、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动因分析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实践 | 第18-21页 |
第三章 国内外的定价方式比较 | 第21-25页 |
第一节 国内外管理层收购定价方式 | 第21-23页 |
一、国外管理层收购定价方式 | 第21-23页 |
二、我国管理层收购定价方式 | 第2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管理层收购定价差异 | 第23-25页 |
一、定价依据差异 | 第23页 |
二、定价方法差异 | 第23-24页 |
三、定价程序的差异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定价现状 | 第25-28页 |
第一节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定价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例及分析——民丰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收购 | 第26-28页 |
一、公司简介 | 第26页 |
二、管理层收购过程 | 第26-27页 |
三、案例评析 | 第27-28页 |
第五章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定价合理性的因素分析及建议 | 第28-35页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定价的制约因素 | 第28-32页 |
一、以净资产作为定价标准存在诸多缺陷 | 第28-30页 |
二、受让方未经充分的市场选择 | 第30页 |
三、采用协商定价的收购方式,定价信息不公开 | 第30页 |
四、定价过程缺乏良好的会计规范、审计监督以及优秀的中介机构参与 | 第30-31页 |
五、管理层的历史贡献不能合理量化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的建议 | 第32-35页 |
一、进行公开竞价和评标,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价机制 | 第32页 |
二、定价过程中科学衡量管理层的贡献 | 第32页 |
三、提高谈判过程中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 第32-33页 |
四、加强监管和法律建设 | 第33-35页 |
第六章 构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定价模型 | 第35-41页 |
第一节 定价模型概述 | 第35-36页 |
一、目标公司的内在价值 | 第35页 |
二、对管理层历史贡献的补偿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估 | 第36-39页 |
一、自由现金流量的确定 | 第36-37页 |
二、折现率 | 第37-38页 |
三、预测期后的连续价值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管理层历史贡献的量化 | 第39-40页 |
第四节 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