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二、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第9-10页 |
| 三、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概论 | 第12-24页 |
|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内涵 | 第12-13页 |
|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3-24页 |
|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必要性 | 第13-17页 |
|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可行性 | 第17-24页 |
| 第二章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 第24-32页 |
|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目标 | 第24-25页 |
|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内容 | 第25-32页 |
| ·公民意识教育 | 第25-26页 |
| ·生计教育与知识技能的教育 | 第26-28页 |
| ·亲职教育 | 第28-29页 |
| ·环境教育 | 第29-30页 |
| ·休闲教育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原则和途径 | 第32-37页 |
|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原则 | 第32-33页 |
|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途径 | 第33-37页 |
| ·专题讲座 | 第34页 |
| ·研讨座谈 | 第34-35页 |
| ·大众传媒 | 第35-36页 |
| ·展览咨询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保障条件 | 第37-41页 |
| ·学校方面的保障条件 | 第37-39页 |
| ·学校转变观念,树立开放教育观 | 第37-38页 |
| ·探索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的制度化 | 第38-39页 |
| ·社会方面的保障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