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塞音韵尾对英语清塞音尾负迁移的实验研究--以粤方言区学生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表 | 第8-9页 |
图 | 第9-10页 |
1 选题缘起和意义 | 第10-13页 |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二语习得理论研究 | 第13-15页 |
·方言负迁移研究 | 第15-16页 |
·塞音习得研究 | 第16-20页 |
·有关的名词术语 | 第20-22页 |
3 实验设计 | 第22-28页 |
·实验假设 | 第22页 |
·实验对象 | 第22-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4 实验一:对粤方言区发音人的实验研究 | 第28-33页 |
·发音人 | 第28页 |
·发音人英语单音节短元音清塞音尾发音情况 | 第28-29页 |
·发音人英语单音节长元音清塞音尾发音情况 | 第29-30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0-33页 |
5 实验二:对北方官话区发音人的实验研究 | 第33-38页 |
·发音人 | 第33页 |
·发音人英语单音节短元音清塞音尾发音情况 | 第33-34页 |
·发音人英语单音节长元音清塞音尾发音情况 | 第34-35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5-38页 |
6 实验结果讨论 | 第38-46页 |
·英语清塞音尾的表现 | 第38-41页 |
·粤方言塞音韵尾的表现 | 第41-43页 |
·粤方言塞音韵尾对英语清塞音韵尾的负迁移影响 | 第43-44页 |
·余论:音素匹配和音节匹配 | 第44-46页 |
7 教学建议 | 第46-57页 |
·教学思路方面 | 第46-51页 |
·教学方法方面 | 第51-57页 |
注释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