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2-21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理论意义 | 第13页 |
2.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内蒙古蒙古族汉字教学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其他少数民族汉字及形声字教学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3.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声字教学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文献法 | 第19页 |
2.调查研究法 | 第19-20页 |
3.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法 | 第20页 |
(五)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一、蒙古族初中汉语形声字本体研究 | 第21-43页 |
(一)形声字概述 | 第21-22页 |
(二)《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中形声字的确认及分类 | 第22-25页 |
1.“课标”形声字的确认标准 | 第22-24页 |
2.“课标”形声字的确认结果 | 第24页 |
3.“课标”形声字的分类 | 第24-25页 |
(三)“课标”形声字的特点分析 | 第25-43页 |
1.声符的声、韵与形声字一致 | 第25-27页 |
2.声符成字 | 第27页 |
3.声符结构统一 | 第27-28页 |
4.形符具有直观形象性 | 第28-30页 |
5.形符构字能力不同 | 第30-32页 |
6.形符表类属意 | 第32-40页 |
7.外来词的形声字 | 第40页 |
8.异体字的形声字 | 第40-41页 |
9.变体字的形声字 | 第41-43页 |
二、蒙古族初中汉语形声字教学问题现状调查 | 第43-57页 |
(一)问卷调查编制 | 第43-44页 |
(二)调查结果 | 第44-48页 |
(三)问题存在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7页 |
1.汉字本身的复杂性 | 第48-50页 |
2.学生方面的问题 | 第50-51页 |
3.教师方面的问题 | 第51-53页 |
4.其他方面的影响 | 第53-57页 |
三、蒙古族初中汉语形声字教学策略 | 第57-72页 |
(一)由象形入手,提高学生对形声字的学习兴趣 | 第58-59页 |
(二)按形符归类,培养类推的学习方法 | 第59-62页 |
(三)结合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形声字运用能力 | 第62-65页 |
(四)贴合学生文化背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 第65-67页 |
(五)结合形声字审美功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 第67-69页 |
(六)以书法艺术作为实践,锻造学生的品性修养 | 第69-72页 |
四、蒙古族初中汉语形声字教学设计 | 第72-89页 |
(一)蒙古族初中生形声字教学前期准备阶段 | 第72页 |
1.转变传统“词本位”的教学理念 | 第72页 |
2.注重培养科学的形声字观念 | 第72页 |
3.重视形声字“形符”的教学 | 第72页 |
(二)形声字教学设计 | 第72-89页 |
1.教学对象 | 第72-73页 |
2.教学目标 | 第73页 |
3.教学原则 | 第73-74页 |
4.教学内容 | 第74页 |
5.教学策略 | 第74页 |
6.教学过程 | 第74-89页 |
结语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附录1 | 第92-94页 |
附录2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