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研究重点及难点 | 第15页 |
1.3.1 研究重点 | 第15页 |
1.3.2 研究难点 | 第15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1.4.1 蒙古国关于汉语介词与蒙古语名词“格”的对比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2 中国汉语介词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第二章 蒙古语“用让格”与其相对应的汉语介词对比 | 第21-35页 |
2.1 现代汉语介词特点概要 | 第21-22页 |
2.1.1 介词概说 | 第21页 |
2.1.2 介词的分类 | 第21-22页 |
2.1.3 介词的语法功能 | 第22页 |
2.2 与蒙语“用让格”相关汉语介词的语法特点 | 第22-28页 |
2.3 蒙语“用让格”系统 | 第28-31页 |
2.3.1 蒙古语名词格的范畴 | 第28-30页 |
2.3.2 现代蒙古语“用让格” | 第30-31页 |
2.4 蒙古语“用让格”与其对应的汉语介词的对比分析 | 第31-35页 |
2.4.1 汉语介词与蒙古语“用让格”之间的关系 | 第32页 |
2.4.2 汉语介词和蒙古语“用让格”之间的异同 | 第32-35页 |
第三章 蒙古学生习得“用让格”汉语介词时出现的偏误形式及其原因 | 第35-48页 |
3.1 偏误来源分析 | 第36-37页 |
3.1.1 从蒙古学生的纸质材料中搜集的偏误语料分析 | 第36页 |
3.1.2 问卷调查情况 | 第36-37页 |
3.2 蒙古学生习得“用让格”对应的汉语介词偏误类型 | 第37-45页 |
3.2.1 遗漏偏误 | 第38-40页 |
3.2.2 误加偏误 | 第40-41页 |
3.2.3 误代偏误 | 第41-43页 |
3.2.4 错序偏误 | 第43-45页 |
3.3 蒙古国学生习得“用让格”对应介词的偏误原因 | 第45-48页 |
3.3.1 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异 | 第45页 |
3.3.2 蒙古语里“用让格”在形式上的简单化和语义上的复杂化 | 第45-46页 |
3.3.3 汉语介词本身的离散性与多义性 | 第46页 |
3.3.4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46页 |
3.3.5 教学及教材方面的原因 | 第46-47页 |
3.3.6 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蒙语“用让格”对应的汉语介词教学对策建议 | 第48-50页 |
4.1 对研究者的建议 | 第48页 |
4.2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48-49页 |
4.3 在教师、教学方面的建议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