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8-21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8-20页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2.1.1 独立董事 | 第21页 |
2.1.2 董事网络 | 第21-22页 |
2.1.3 独立董事网络位置 | 第22-23页 |
2.1.4 投资效率 | 第23-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4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5页 |
2.2.3 结构洞理论 | 第25-26页 |
2.2.4 网络镶嵌理论 | 第26-27页 |
2.2.5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7-28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网络位置确认与其投资活动的现状分析 | 第28-36页 |
3.1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网络位置的确认 | 第28-31页 |
3.1.1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网络总体分布的现状分析 | 第28-30页 |
3.1.2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网络位置的确定 | 第30-31页 |
3.2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活动的现状分析 | 第31-36页 |
3.2.1 我国上市公司整体投资活动的现状 | 第31-33页 |
3.2.2 我国上市公司各行业投资活动的现状 | 第33-36页 |
4 独立董事网络位置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36-40页 |
4.1 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对投资效率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6-38页 |
4.2 独立董事网络结构洞对投资效率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38页 |
4.3 基于产权性质下独立董事网络位置对投资效率影响机理分析 | 第38-40页 |
5 独立董事网络位置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0-58页 |
5.1 研究设计 | 第40-46页 |
5.1.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40页 |
5.1.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 第40-44页 |
5.1.3 实证回归研究模型的确定 | 第44-46页 |
5.2 描述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 第46-49页 |
5.2.1 描述性分析 | 第46-47页 |
5.2.2 相关性分析 | 第47-49页 |
5.3 模型回归结果及其分析 | 第49-55页 |
5.3.1 关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测度模型的回归结果 | 第49页 |
5.3.2 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回归结果 | 第49-52页 |
5.3.3 独立董事网络结构洞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回归结果 | 第52-53页 |
5.3.4 企业产权性质分组回归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55-56页 |
5.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6 提高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 第58-61页 |
6.1 合理构建独立董事网络 | 第58页 |
6.2 充分利用独立董事网络结构洞的桥梁作用 | 第58-59页 |
6.3 挑选能提升公司网络位置的独立董事 | 第59页 |
6.4 合理弱化政府干预公司投资行为 | 第59-61页 |
7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