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绪论 | 第11-2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2页 |
1.契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时代诉求 | 第11页 |
2.满足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需要 | 第11页 |
3.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 第11-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国外研究 | 第12-13页 |
2.国内研究 | 第13-16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理论意义 | 第16页 |
2.实践意义 | 第16页 |
(四)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6-17页 |
1.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2.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六)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第18页 |
2.递进式主题设计 | 第18-20页 |
3.主题、活动主题和主题活动的概念辨析 | 第20-21页 |
二、递进式主题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一)课程设计的理论分析 | 第21-22页 |
1.布鲁纳螺旋课程设计理论 | 第21页 |
2.施瓦布实践与折中课程设计理论 | 第21-22页 |
(二)学生学习的理论分析 | 第22-23页 |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2.罗杰斯意义学习理论 | 第23页 |
(三)教育目标的理论分析 | 第23-27页 |
1.教育目标的来源分析 | 第23-25页 |
(1)学生的需要 | 第23-24页 |
(2)社会生活的联系 | 第24-25页 |
(3)学科的发展 | 第25页 |
2.教育目标的分类分析 | 第25-27页 |
三、递进式主题设计原则 | 第27-30页 |
(一)由简入繁,创设情境 | 第27页 |
(二)聚焦整合,促成飞跃 | 第27-28页 |
(三)多元立体,生成问题 | 第28页 |
(四)经验为主,整体建构 | 第28-29页 |
(五)民主协商,动态调整 | 第29-30页 |
四、递进式主题框架 | 第30-56页 |
(一)主题设计思想 | 第30-31页 |
1.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 第30页 |
2.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 第30页 |
3.凸显活动的课程化 | 第30-31页 |
(二)主题内容的分析 | 第31-40页 |
1.内容特征 | 第31-32页 |
2.内容体系 | 第32-40页 |
(三)主题目标的分析 | 第40-54页 |
1.主题总目标 | 第40-41页 |
2.主题分目标 | 第41-54页 |
(四)主题设计策略 | 第54-56页 |
1.明晰主题设计思路 | 第54页 |
2.利用信息技术打破主题内容时空界限,构建层次化、序列化的主题框架 | 第54-55页 |
3.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特点,把握好各层次主题间的递进程度 | 第55页 |
4.明确主题内容的整合的切入点和路径 | 第55-56页 |
五、开展递进式主题活动的建议 | 第56-59页 |
(一)积极开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 | 第56页 |
(二)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 第56-57页 |
(三)着力课程资源开发,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 第57页 |
(四)完善学校课程制度建设,保障课程常态化实施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注释 | 第6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69-70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