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促进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带队能力 | 第9-10页 |
1.2.2 发挥员工潜能,保障企业效益最大化 | 第10页 |
1.2.3 有效串联人力资源各块工作,提升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能力 | 第10页 |
1.2.4 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满意度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0-1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2 绩效考核体系相关理论综述 | 第12-19页 |
2.1 绩效、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定义 | 第12-13页 |
2.2 绩效考核的目的和作用 | 第13-14页 |
2.2.1 绩效考核的目的 | 第13页 |
2.2.2 绩效考核的作用 | 第13-14页 |
2.3 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 | 第14页 |
2.4 绩效考核体系设立的方法 | 第14-16页 |
2.4.1 关键绩效考评法(KPI) | 第14-15页 |
2.4.2 目标管理法(MBO) | 第15-16页 |
2.4.3 360°考核 | 第16页 |
2.5 潜在的绩效考核影响 | 第16-18页 |
2.5.1 评估的对立面 | 第17页 |
2.5.2 体系设计和操作问题 | 第17页 |
2.5.3 考核者的问题 | 第17页 |
2.5.4 评估标准问题 | 第17页 |
2.5.5 晕轮效应 | 第17页 |
2.5.6 宽容或苛刻的误差 | 第17-18页 |
2.5.7 近因误差 | 第18页 |
2.6 绩效考核的应用 | 第18-19页 |
2.6.1 应用于物质层面的奖励 | 第18页 |
2.6.2 应用于精神层面的奖励 | 第18-19页 |
3 QY公司现行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分析 | 第19-33页 |
3.1 QY公司概况 | 第19-20页 |
3.2 QY公司的人员概况 | 第20-22页 |
3.2.1 基础员工文化程度低 | 第20-21页 |
3.2.2 人员流动率居高不下 | 第21-22页 |
3.2.3 管理人员岗位工龄较短 | 第22页 |
3.3 QY公司现行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简介 | 第22-29页 |
3.3.1 管理层年终绩效考评办法 | 第23-27页 |
3.3.2 QY公司运营部门考核办法 | 第27-29页 |
3.4 QY公司现行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 第29-31页 |
3.4.1 考核指标单一 | 第29-30页 |
3.4.2 绩效指标设计存在不合理的方面 | 第30页 |
3.4.3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形同虚设 | 第30-31页 |
3.4.4 考核参与人员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偏差 | 第31页 |
3.4.5 忽视绩效反馈环节 | 第31页 |
3.4.6 人力资源各环节严重缺乏相互支撑 | 第31页 |
3.5 QY公司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成效 | 第31-33页 |
4 QY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改善建议 | 第33-45页 |
4.1 绩效体系改善的目标及原则 | 第33-34页 |
4.1.1 考核体系改善的目标 | 第33页 |
4.1.2 改善的原则 | 第33-34页 |
4.2 选择合适的绩效考核方法 | 第34-35页 |
4.2.1 比较四种考核方法的适用性 | 第34-35页 |
4.2.2 排除法筛选不适合企业的考核方法 | 第35页 |
4.3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再设计 | 第35-41页 |
4.3.1 提取和确定绩效考核指标 | 第35-38页 |
4.3.2 确定指标形式和评价标准 | 第38-39页 |
4.3.3 设计指标权重 | 第39-40页 |
4.3.4 考核结果的确定 | 第40-41页 |
4.4 绩效体系过程的再设计 | 第41-43页 |
4.4.1 梳理改善工作流程 | 第41-42页 |
4.4.2 明确各管理岗位的绩效考核职责 | 第42页 |
4.4.3 确定考核周期 | 第42-43页 |
4.4.4 考核人员的培训 | 第43页 |
4.5 落实考核结果的运用 | 第43-44页 |
4.5.1 员工季度考核结果运用 | 第43页 |
4.5.2 年度考核结果运用 | 第43-44页 |
4.6 考核结果的反馈和绩效面谈 | 第44-45页 |
4.6.1 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对绩效结果的确认 | 第44页 |
4.6.2 绩效考核面谈 | 第44页 |
4.6.3 绩效考核结果的申诉 | 第44-4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1 | 第48-51页 |
附录2 | 第51-52页 |
附录3 | 第52-54页 |
附录4 | 第54-66页 |
附录5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