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际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2.1 创业成功标准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2.1.1 创业成功标准的内容维度 | 第13-14页 |
2.1.2 创业成功标准的测量 | 第14-15页 |
2.2 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 | 第15-18页 |
2.2.1 创业者个体因素 | 第15-17页 |
2.2.2 创业者家庭环境 | 第17-18页 |
2.2.3 创业社会环境 | 第18页 |
2.3 职业呼唤的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2.3.1 职业呼唤的界定 | 第18-21页 |
2.3.2 职业呼唤的测量 | 第21页 |
2.4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5 创业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3 中国情境下创业成功标准的量表开发 | 第24-37页 |
3.1 样本选择 | 第24-25页 |
3.2 访谈实施 | 第25页 |
3.3 访谈编码与量表题库整理 | 第25-29页 |
3.4 数据收集 | 第29-30页 |
3.4.1 第一轮数据样本分布 | 第29页 |
3.4.2 第二轮数据样本分布 | 第29-30页 |
3.5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30-33页 |
3.5.1 信度检验 | 第30页 |
3.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30-33页 |
3.6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33-34页 |
3.7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34-37页 |
3.7.1 信度分析 | 第34-35页 |
3.7.2 效度分析 | 第35-37页 |
4 研究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 第37-42页 |
4.1 创业呼唤对创业行为的主效应 | 第37-38页 |
4.2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第38-39页 |
4.3 创业成功标准导向的调节作用 | 第39-42页 |
5 数据收集、变量测量和信效度检验 | 第42-48页 |
5.1 数据收集 | 第42-44页 |
5.2 变量的测量 | 第44-46页 |
5.2.1 创业呼唤 | 第44页 |
5.2.2 创业自我效能感 | 第44-45页 |
5.2.3 创业行为 | 第45页 |
5.2.4 创业成功标准 | 第45页 |
5.2.5 控制变量 | 第45-46页 |
5.3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6-48页 |
6 实证分析 | 第48-55页 |
6.1 相关性分析 | 第48页 |
6.2 回归分析 | 第48-55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5-6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5-58页 |
7.1.1 创业呼唤能够促进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行为 | 第55页 |
7.1.2 创业呼唤只有通过创业自我效能感才能促进创业行为 | 第55-56页 |
7.1.3 创业心理成功导向和社会影响力导向增强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行为的影响 | 第56-58页 |
7.2 研究贡献与启示 | 第58-59页 |
7.2.1 理论贡献 | 第58页 |
7.2.2 管理启示 | 第58-59页 |
7.3 研究不足 | 第59-60页 |
7.4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