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1 自我客体化的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1.1 性客体化的概念 | 第11页 |
1.1.2 自我客体化的概念 | 第11页 |
1.1.3 性客体化与自我客体化 | 第11-12页 |
1.1.4 自我客体化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1.1.5 自我客体化的消极影响 | 第13-14页 |
1.1.6 自我客体化的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1.1.7 自我客体化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2 工作投入的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2.1 工作投入的概念 | 第16-17页 |
1.2.2 工作投入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2.3 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1.2.4 工作投入所带来的影响 | 第18页 |
1.3 工作绩效的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1.3.1 工作绩效的概念 | 第18-19页 |
1.3.2 工作绩效的结构 | 第19-20页 |
1.3.3 工作绩效的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3.4 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1.4 外貌自我价值定位的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1.4.1 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的概念 | 第21页 |
1.4.2 外貌自我价值定位的概念 | 第21-22页 |
1.4.3 外貌自我价值定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第22-24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 第24-27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4-25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25页 |
2.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2.3.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2.3.2 理论意义 | 第25-26页 |
2.3.3 现实意义 | 第26-2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3.1 研究被试 | 第27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3.3 研究程序 | 第28页 |
3.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4 结果分析 | 第30-37页 |
4.1 描述性统计 | 第30页 |
4.2 人口学差异检验 | 第30-31页 |
4.3 相关分析 | 第31页 |
4.4 回归分析 | 第31-37页 |
4.4.1 自我客体化对工作绩效的预测作用 | 第31-32页 |
4.4.2 工作投入对自我客体化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 | 第32-34页 |
4.4.3 身体监视对自我客体化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 | 第34-35页 |
4.4.4 链式多重中介模型的检验 | 第35页 |
4.4.5 外貌自我价值定位的调节作用 | 第35-37页 |
5 讨论与展望 | 第37-42页 |
5.1 有关自我客体化及其他变量现状的讨论 | 第37页 |
5.2 关于自我客体化及工作绩效人口统计学差异的讨论 | 第37-38页 |
5.3 关于自我客体化及其他变量相关性的讨论 | 第38-39页 |
5.4 关于身体监视与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讨论 | 第39-40页 |
5.5 关于外貌自我价值定位的调节作用讨论 | 第40页 |
5.6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0-42页 |
6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