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动力装置论文

基于化学动力学的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稀燃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本文所用主要符号和缩写表第14-18页
第1章 绪论第18-34页
    1.1 引言第18-19页
    1.2 船用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技术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 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技术研究现状第22-28页
        1.3.1 试验研究现状第22-25页
        1.3.2 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现状第25-28页
    1.4 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现状第28-31页
        1.4.1 化学反应机理简化方法第28-29页
        1.4.2 简化双燃料燃烧机理研究现状第29-31页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第31-34页
第2章 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三维燃烧数值模型搭建第34-50页
    2.1 基于KIVA4-CHEMKINII的三维燃烧数值模型第34-42页
        2.1.1 气相模型第35-37页
        2.1.2 喷雾模型第37-40页
        2.1.3 燃烧模型第40-42页
    2.2 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试验装置及燃烧室网格划分第42-46页
        2.2.1 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试验装置第42-44页
        2.2.2 燃烧室网格划分第44-46页
    2.3 特征参数定义第46-48页
        2.3.1 全局当量比和局部当量比第46-47页
        2.3.2 基本燃烧特征参数第47-48页
        2.3.3 天然气能量替代率第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3章 微引燃双燃料简化燃烧机理构建第50-66页
    3.1 微引燃双燃料燃烧机理简化第50-59页
        3.1.1 基于DRGEPSA的机理简化第51-55页
        3.1.2 基于CSP的机理简化第55-57页
        3.1.3 机理耦合及化学反应速率常数调整第57-59页
    3.2 简化双燃料燃烧机理滞燃期试验验证第59-62页
        3.2.1 甲烷燃烧滞燃期验证第59-61页
        3.2.2 正庚烷燃烧滞燃期验证第61-62页
    3.3 双燃料发动机三维燃烧数值模型验证第62-64页
        3.3.1 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工况第62-63页
        3.3.2 三维燃烧数值模型验证结果第63-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全局当量比控制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稀薄燃烧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第66-92页
    4.1 柴油全局当量比对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第66-73页
        4.1.1 燃烧特性第66-71页
        4.1.2 排放特性第71-73页
    4.2 天然气全局当量比对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第73-79页
        4.2.1 燃烧特性第73-77页
        4.2.2 排放特性第77-79页
    4.3 柴油-天然气全局当量比耦合作用对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第79-90页
        4.3.1 基于天然气能量替代率改变的耦合作用第79-85页
        4.3.2 基于EGR率改变的耦合作用第85-90页
    4.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5章 局部当量比控制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稀薄燃烧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第92-148页
    5.1 喷油协调对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第92-112页
        5.1.1 喷油定时的影响第92-100页
        5.1.2 喷油压力的影响第100-107页
        5.1.3 喷油规律的影响第107-112页
    5.2 燃烧室形状对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第112-124页
        5.2.1 燃烧特性第113-119页
        5.2.2 排放特性第119-124页
    5.3 局部当量比分布对燃烧过程与NOX生成规律的影响第124-137页
        5.3.1 基于喷油协调的局部当量比分布影响第125-133页
        5.3.2 基于燃烧室形状设计的局部当量比分布影响第133-137页
    5.4 基于关键影响参数的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优化协同控制策略第137-143页
        5.4.1 全局和局部当量比控制参数影响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分析第137-141页
        5.4.2 基于关键影响参数协同控制的燃烧优化策略第141-143页
    5.5 本章小结第143-148页
结论第148-151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50页
    工作展望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63-165页
致谢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南黎族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美学研究
下一篇:面向调距桨桨毂结合面的扭动微动磨损研究